【摘 要】
: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性生物质资源,它们的降解、转化是自然界中碳素转化的主要环节,来源于嗜热菌中的生物质降解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能够很好的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大肠杆菌具有繁殖迅速,培养简单,遗传背景清楚,基因克隆表达系统成熟完善等优点,是人们表达重组酶的第一选择。但是,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容易形成包涵体。pHsh系统作为新型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Hsh载体包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性生物质资源,它们的降解、转化是自然界中碳素转化的主要环节,来源于嗜热菌中的生物质降解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能够很好的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大肠杆菌具有繁殖迅速,培养简单,遗传背景清楚,基因克隆表达系统成熟完善等优点,是人们表达重组酶的第一选择。但是,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容易形成包涵体。pHsh系统作为新型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Hsh载体包含一个根据σ32所专门识别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的热激启动子,外源基因在热激启动子的控制下,通过提高温度来诱导外源基因表达。来源于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 DSM 5826)的木聚糖酶A(xynA)使用热激分泌表达载体pHsh-ex已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木聚糖酶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解决了原来形成包涵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ATCC 27405 )来源的纤维素酶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激表达载体pHsh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并且实现了纤维素酶的可溶性表达,并通过基因定点突变的方式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以嗜热厌氧乙醇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JW200)双活性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xarB)和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lanuginosus DSM 5826)来源的木聚糖酶A(xynA)作为基因源构建了降解半纤维素的多功能融合酶,并对融合酶(XarB-XynA)的酶学性质和释放还原糖的酶解效率进行了研究,并且发现该融合酶形成包涵体,利用热激表达载体pHsh系统探讨解决融合酶(XarB-XynA)的可溶性表达问题。1.将来源于热纤梭菌(C.thermocellum)的纤维素酶(celD)分别构建到pHsh和pET两个表达系统,发现目的蛋白在pET系统表达时形成包涵体,采用热激表达系统体pHsh在大肠杆菌表达时实现了纤维素酶的可溶性表达。结合DNA分析软件,分别对mRNA二级结构和密码子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酶活(6.4±0.4U ml-1)是未优化的1.6倍(4.1±0.3 Uml-1)。纯化的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为5.4,在不同的pH条件下60℃保温30min,重组纤维素酶在5.4~7.8的pH范围内比较稳定,在70℃下酶的半衰期约为1 h,Ca2+可以增强酶活,而EDTA则会抑制酶的活性。2.以嗜热厌氧乙醇杆菌(T.ethanolicus JW200)双活性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XarB)和来源于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lanuginosusDSM 5826)木聚糖酶A(XynA)为基因源构建的三功能融合蛋白(XarB-XynA),进而研究各个单酶和融合酶的酶学性质。纯化后分析融合酶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数据显示:融合酶的三种酶学性质融合前后最适温度、最适pH基本没变化,仅有其α-阿拉伯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些许差异,同时其pH稳定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的热稳定性比游离酶高。在融合酶的两个催化结构域间插入连接肽Linker,进而得到带有Linker质粒的pET-20b-xar-s-xynA,通过酶解燕麦木聚糖和麦麸实验发现,带有Linker肽的融合酶能够增强三功能酶从麸皮释放还原糖的效率。3.来源于 T. lanuginosus DSM 5826 木聚糖酶 A(xynA)和来源于 T. ehanolicus JW200的双活性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xarB)构建了融合蛋白,但在大肠杆菌表达时形成包涵体。为了进一步探讨木聚糖酶A哪部分基因编码的蛋白导致形成包涵体,我们将木聚糖酶A拆分成两部分分别于双活性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xarB)进行基因融合,结果发现,仅仅融合木聚糖酶(XynA)N端99个或者是C端的97个氨基酸,融合后的蛋白绝大部分都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构建质粒pHsh-ex-xarB-xynA,采用热激分泌表达方式提高了可溶性表达水平。同时也探讨了大肠杆菌K12来源的N-乙酰鸟氨酸脱酰基酶(argE)和来源于人的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II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pai2-egfp)的表达,采用热激表达载体pHsh在大肠杆菌中提高可溶性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变分不等式及凸规划问题为数学、管理科学及经济学等科研领域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模型,很多问题都可以写成变分不等式问题,或由凸规划问题来表述.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所研究的实际问题的规模也变得很大,高效的求解算法的提出就显得很有必要,且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目前很多迭代算法已被提出,并用于求解变分不等式问题的数值解,一些经典的方法包括:临近点算法、交替方向法、投影算法、分裂算法、牛顿法等.本文
1964年Gell-Mann和Zweig提出夸克模型,并成功地预言了 Ω重子的存在。自夸克模型提出以后,人们就开始借助夸克模型来研究多夸克系统。多夸克系统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相对于通常的重子与介子具有更丰富的颜色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夸克-夸克以及胶子-夸克的短程行为的信息,是理解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理论以及检验夸克模型重要的场所。1964年Dyson和Xuo
界面问题在流体力学、电磁学和材料科学中经常遇到.四十多年来,界面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的文献涌现.目前为止,依据离散单元和界面的关系,界面问题的有限元研究主要分为帖体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和非贴体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使用非匹配网格的浸入界面方法来求解这些界面问题.第一章,我们简单回顾了界面问题.首先,我们给出椭圆界面问题及其应用,给出了使用匹配网格的方法的精度的结果.然后,我们介
本文分别在有界区域、无界外部区域和Rn空间的上半部分研究一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解的单调性对称性及在无界范围上解的Liouville型定理。一般使用移动平面法研究解的单调性和对称性。传统的移动平面法适用于偏微分方程,需要用到微分方程的极值原理或标准的边界点引理这一类局部性质,然而对本论文所研究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并没有找到在相应区域上的极值原理,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使用移动平面法的积分形式来代
B介子物理学是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领域。首先在理论方面,B介子弱衰变的研究对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均具有重要意义。B介子的弱衰变过程涉及多个能量标度,使用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低能有效哈密顿量方法。基于kT因子化定理的微扰QCD (PQCD)因子化方法是B介子弱衰变过程研究所使用的主流因子化方法之一。对于微扰QCD因子化方法,人们保留横动量以解决端点发散的问题,通过对大
自2003年Bell实验组发现X(3872)以来,BABAR、Belle实验组又陆续发现了大量含重味夸克(c,b)的新强子态存在的信号。因此在粒子物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奇特态粒子的热潮。理论上,量子色动力学(QCD)被公认为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但是由于非微扰QCD的复杂性,完全用QCD第一性原理处理低能强子物理问题时遇到了困难。格点QCD的发展对于解决非微扰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描述
当今地理学研究正朝着系统和大数据的研究范式转变,并呈现处多尺度综合集成的发展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地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撑,应在对现实地理世界准确表达基础上,实现不同尺度地理系统的综合建模、模拟与分析。然而现有GIS以欧氏几何和计算几何为基础,高度依赖于坐标系统,其运算和表达缺乏参数化和自适应特征,对地理语义、多尺度时空演化过程和要素相互作用的集成表达不够,且难以直接支撑时空大数据的表达与
为探究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 LVEF)处理对振动损伤后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该文以草莓为实验对象,设计PSD随机振动参数,将草莓置于振动试验台进行运输模拟,振动1 h模拟公路运输10 h,振动后将草莓置于(4±1) ℃、85%~95% 相对湿度的低压静电场环境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LVEF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振动损伤草莓果实的品质特性。贮藏5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amenable群作用动力系统的Bowen拓扑熵和大偏差公式.我们对紧致度量空间上的amenable群作用动力系统引入了 Bowen拓扑熵的定义,通过几何测度论的方法,我们建立了 amenable群作用下Bowen拓扑熵的变分原理:紧致子集上的Bowen拓扑熵等于该集合上满测度的Borel概率测度的下局部测度熵的上确界.同时我们还证明了关于局部测度熵的熵公式.利用这些结果,我们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