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羞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体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跨文化研究证明羞怯具有普遍性,且中国青少年的羞怯体验更为普遍,程度也更加严重。羞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经常被认为是“含蓄”、“内敛”和“谦虚”的表现。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羞怯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经常表现为害羞脸红,不知所措,说话小声,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等,忧虑、紧张不安经常笼罩在他们心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羞怯个体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工作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山东某高校的学生为被试,旨在用行为实验法探讨观众效应对不同羞怯水平的个体执行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实验一采用经典Stroop范式,主要考察观众条件下不同羞怯水平的个体抑制功能是否存在差异,采用2(羞怯、非羞怯)×2(有观众条件、无观众条件)二因素组间设计,羞怯水平和观众条件均为组间变量,因变量是Stroop效应量。实验二采用n-back实验范式,主要考察观众条件下不同羞怯水平的个体刷新功能是否存在差异,采用2(羞怯、非羞怯)×2(有观众条件、无观众条件)×2(任务难度1、3)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羞怯水平是组间变量,观众条件是组间变量,任务难度是组内变量,因变量是n-back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三采用More-odding shifting任务,考察观众条件下,不同羞怯水平的个体转换能力的差异,采用2(羞怯、非羞怯)×2(有观众条件、无观众条件)的二因素组间设计,羞怯水平为组间变量,观众条件为组间变量,转换反应时为因变量。 结果发现: (1)在有观众条件下,羞怯个体的Stroop效应量显著低于非羞怯个体; (2)在有观众的情况下,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1-back任务正确率。非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正确率显著低于1-back任务正确率。在1-back任务中,羞怯个体正确率显著低于非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中,羞怯个体正确率显著低于非羞怯个体。在1-back实验任务中,非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正确率显著高于无观众条件下正确率;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观众条件下正确率。3-back实验任务中,非羞怯个体在有无观众条件下正确率差异不显著;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观众条件下正确率; (3)在有观众的情况下,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反应时显著高于1-back任务反应时,非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反应时显著高于1-back任务正确率;有观众条件下,在1-back任务中,羞怯个体反应时显著高于非羞怯个体;在3-back任务中,羞怯个体反应时显著高于非羞怯个体;在1-back实验任务中,非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反应时显著低于无观众条件下反应时;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无观众条件下反应时;3-back实验任务中,非羞怯个体在有无观众条件下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羞怯个体在有观众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无观众条件下反应时; (4)在观众条件下,羞怯个体的转换能力显著低于非羞怯个体;在无观众条件下,羞怯个体和非羞怯个体的转换能力差异不显著。羞怯个体在有无观众条件下转换反应时差异显著,观众条件下,羞怯个体的转换反应时显著高于非羞怯个体;非羞怯个体在有无观众条件下转换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表明,羞怯个体在社交场合的不适应表现和行为抑制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执行功能受到了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能力,刷新能力和转换能力减弱,这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认识羞怯的认知特点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