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现代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文献的分析整理,总结毫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选经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选穴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计算机和手工的方法检索指定数据库中关于毫针刺法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Springer数据库为数据源,中文数据库以“(主题=失眠并且主题=针灸)”或“(主题=不寐并且主题=针灸)”或“(主题=失眠并且主题=针刺)”或“(主题=不寐并且主题=针刺)”等为搜索条件;外文数据库以"(subject= insomnia and subject=acupuncture)"或"(subject=insomnia and subject= needling)"或"(subject= sleep disorder and subject= acupuncture)"或"(subject= sleep disorder and subject= needling)"等为搜索条件,检索时限为199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Note Express 3.2版软件对文献进行管理和查重,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毫针刺法治疗失眠的腧穴选择、经脉分布、腧穴使用频次等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毫针刺法治疗失眠的取穴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5篇RCT文献,涉及21401例原发性失眠病例。通过对文献的筛选、整理及分析,统计结果如下:1.主穴选取规律:(1)使用频率最高的主穴依次是(前15个):神门(164次)、百会(138次)、三阴交(128次)、四神聪(108次)、内关(97次)、安眠(75次)、照海(57次)、神庭(51次)、申脉(46次)、足三里(40次)、印堂(40次)、太冲(35次)、心俞(31次)、太溪(30次)、风池(25次)(2)使用频率最高的主穴所属经脉的分布情况:督脉(189次)、手少阴心经(164次)、足太阴脾经(128次)、手厥阴心包经(97次)、足太阴肾经(87次)、足太阳膀胱经(76次)、足阳明胃经(40次)、足厥阴肝经(35次)、足少阳胆(25次)。(3)使用频率最高的主穴在体表的分布情况:以头部(437次)为多,其次为下肢部(336次)、上肢部(261次)、躯干部(31次)。(4)使用频率最高的主穴特定穴归属情况:以交会穴(445次)为多,其次为五输穴(269次)、原穴(229次)、八脉交会穴(200次)、络穴(97次)、下合穴(40次)及俞穴(31次)。(5)不同年份的针刺治疗失眠使用频率最高的主穴的总结:10年前(1994-2005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前5)为:神门、三阴交、百会、内关、风池。四神聪、安眠、印堂分别位列:第7、第12、第16。5年前(2006-2010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前5)为: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内关。四神聪、安眠、印堂的排序均有所提高,后2者分别位列:第6、第13。近5年(2011-2015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前5)为: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内关,与本研究发现的近20年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穴前5位顺序完全一致。而安眠稳居第6位,印堂排列第8。2.针对证型的配穴规律:(1)心脾两虚证前5个依次为:心俞(68次)、脾俞(68次)、足三里(33次)、三阴交(23次)、阴陵泉(9次)。取穴多集中在足太阳经(5个)、足太阴经(4个)、任脉(2个)等经脉。(2)阴虚火旺证前5个依次为:太溪(74次)、肾俞(38次)、心俞(35次)、太冲(30次)、大陵(21次)。取穴多集中在足少阴经(7个)、足太阳经(5个)、手厥阴经(3个)等经脉。(3)心虚胆怯证前5个依次为:胆俞(41次)、心俞(39次)、丘墟(26次)、大陵(11次)、阳陵泉(6次)。取穴多集中在足太阳经(5个)、足少阳经(4个)、手少阴经(2个)等经脉。(4)痰热内扰证前5个依次为:丰隆(47次)、内庭(27次)、中脘(16次)、足三里(9次)、曲池(7次)。取穴多集中在足阳明经(5个)、手厥阴经(3个)、手少阳经(3个)等经脉。(5)肝郁化火证前5个依次为:太冲(61次)、行间(36次)、肝俞(23次)、风池(22次)、侠溪(16次)。取穴多集中在足少阳经(6个)、手厥阴经(4个)、足厥阴经(3个)等经脉。(6)脾胃不和证前5个依次为:足三里(24次)、中脘(19次)、胃俞(12次)、历兑(6次)、内关(6次)。取穴多集中在足阳明经(5个)、足太阴经(4个)、足太阳经(3个)等经脉。结论:1.毫针刺法治疗失眠多取督脉穴、手少阴心经穴、足太阴脾经穴等。2.毫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主穴主要有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内关等腧穴,包括其他主穴,在体表的分布以头部腧穴为多。针对证型的配穴,心脾两虚证多取心俞、脾俞等腧穴;心虚火旺证多取太溪、肾俞等腧穴;心虚胆怯证多取胆俞、心俞等腧穴;痰热内扰证多取丰隆、内庭等腧穴;肝郁化火证多取太冲、行间等腧穴;脾胃不和证多取足三里、中脘等腧穴。3.近20年毫针刺法治疗失眠的取穴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