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Ps+i-PRF自愈合水凝胶复合体系在拔牙窝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上当天然牙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保留时,患牙的拔除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方法。牙槽嵴吸收是拔牙后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之一,而位点保存术被普遍认为是恢复拔牙后骨高度、宽度及密度以利于后期种植修复的常规术式。在此前的位点保存相关研究中,临床医师利用各种骨移植物或骨替代物填充至拔牙窝或受损牙槽嵴,但目前尚无标准材料可实现理想的愈合效果。方法:在六只比格犬中,分别拔除左右前磨牙及第二磨牙(PM3,PM4和M2)的近中牙根,同时保留远中牙根,并采用以下方法之一随机在拔牙窝中填入移植材料:i)空白组;ii)DBBM组;iii)DBBM+i-PRF组;iv)GNPs组;v)GNPs+i-PRF组。在术后2周及8周的时间点取材以进行相应的组织学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根据Micro-CT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所有移植材料均在一定程度保持了拔牙后牙槽嵴的骨量。具体而言,与其他组别相比,GNPs+i-PRF显著缩短了全血凝固时间(94.33±3.51 s),并在术后2周产生了最大的血管面积(1.44±0.11%),编织骨面积(36.16±0.51%)及降低的破骨细胞活性(4.67±0.12%)(p<0.05);特别地,根据组织学H&E染色结果,术后8周在牙槽嵴顶上观察到显著的骨皮质化以桥接颊舌侧牙槽骨。结论:GNPs+i-PRF在早期可促进血液凝固及血管生成及新骨形成,为随后8周在牙槽嵴顶形成良好的皮质骨盖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达到后期理想的种植修复目的。因此,GNPs+i-PRF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位点保存的临床候选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分析二者与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Z值的相关性,探讨MPO、NE与KD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初诊急性期KD患儿,按照冠状动脉受损程度Z值、冠状动脉受累的条数等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PO、NE水平,比较不同程度冠脉受累各组间患儿血清MPO、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在无症状时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capacity,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规律,分析DC对VVS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1~20
目的:分析婴儿重症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鼻咽抽吸物沙眼衣原体拷贝数与重症沙眼衣原体肺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2例沙眼衣原体肺炎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版)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对各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用ROC曲线探讨沙眼衣原体拷贝数对于重症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92例患儿中,普通组1
目的:探究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00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新生儿诊治中心住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病
背景:Townes-Brocks综合征(Townes-Brocks syndrome,TB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异常综合征,以肛门、四肢及外耳发育畸形和听觉异常为特征,同时可以有肾脏病变。目前已有研究表明TBS是发育基因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基因突变的结果。结果:我们报告了2例Townes-Brocks综合征患儿,2例患儿均因肾脏病变起病,追踪病史发现其他系统畸形,
目的: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探究本研究免疫治疗方案对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设定标准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予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继以激素冲击治疗,结束后经2~4周评估无反应则予以重复一线治疗或二线免疫治疗。有效性评价指标为免疫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m RS评分。总结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特点,用二元Log
目的: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简化版(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对经过牙周治疗并定期牙周维护治疗1年以上的牙周炎患者和未治疗的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探究牙周治疗对患者OHRQoL的影响,为牙周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
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定研究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6和9对大鼠来源的永生化前成牙本质细胞(Immortalized preodontoblasts,iPDBs)的成骨分化作用。材料和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引入基于SV40T抗原慢病毒的可逆性永生化系统使前成牙本质细胞(Preodontoblasts,PDBs)永生化。用噻
目的:据报道,每年因烧伤和慢性伤口而受到影响的人分别超过1100万人和650万人。大面积的皮肤创伤或烧伤在治疗后通常会留下疤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伤口愈合敷料主要致力于抵抗感染和炎症,递送生物活性物质以促进修复,但这些敷料通常可以加速皮肤的愈合,但却很少能促进皮肤附属器的再生。而细胞疗法虽疗效较佳,但其涉及到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时间和物质成本均较高。羊膜构成了预先形成的干细胞膜片,含有丰富的干细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寻求正畸治疗的动机已经从单纯的排齐牙列演变为同时要求改善颜面部美观的社会心理学行为。近些年,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70%以上的成年女性想要通过正畸治疗改善自我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开始关注并试图寻找成年女性在正畸过程中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随着立体摄影技术以及配套软件的完善,对于颌面部三维形态变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了正畸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