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T.Higgins(1997、1998)认为在目标获得中有两种不同的自我调节策略:关注趋进(promotion)的策略和关注回避(prevention)的策略,并将个体的关注目标划分为趋进式目标(promotion goals)和回避式目标(prevention goals)。P.Lookwood等人(1997、1999)在其报告中指出,积极榜样和消极榜样对人们都有激励作用。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探讨个体的关注目标对榜样的激励作用的影响。研究选用高中一年级少年组(15-17岁)样本,把实验法和测量法结合起来,通过3个实验进行了研究。1.采用2×3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榜样对于启动趋进式目标个体的激励程度最高;而消极榜样则更能有效的地激励启动回避式目标的个体。但当榜样类型与启动的关注目标类型不一致时,其对于个体的激励力量较小。2.同样采用2×3实验设计。研究结果除了验证实验一的结论之外,还揭示出,当启动目标类型与榜样类型不一致时,被试的动机水平会比控制组的动机水平低,即被试的动机水平将有所下降。3.采用2×2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被试更倾向于回忆出与自己的关注目标一致的榜样。具有趋进式目标的被试回忆起积极榜样的可能性大,而具有回避式目标的被试回忆起消极榜样的可能性大,即个体的关注目标决定了哪类榜样能够为给带来激励力量。文中探讨个体关注目标在榜样激励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在教育等领域内更有效地利用榜样来激励个体,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