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及肺-肠微环境的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动物实验研究目的:1通过SD大鼠建立病毒性肺炎模型,并进行中药灌肠治疗,为临床试验提供基础性实验数据。2通过组间对比治疗后肺炎大鼠粪便钙卫蛋白(CALP)的浓度以及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大鼠防御素1(rBD1)的浓度,综合评价中药灌肠对肺炎大鼠机体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明确灌肠疗法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B组)12只、模型组(M组)12只、中药灌肠高剂量组(H组)12只和中药灌肠低剂量组(L组)12只。对4组大鼠进行造模:空白组:无RSV病毒的正常培养液气管穿刺注射造模;其余三组:RSV病毒混悬液气管穿刺注射造模。造模鉴定各组随机处死2只。灌肠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并比较组间治疗后肺泡灌洗液sIgA、rBD1以及粪便CALP的含量,最后综合评估中药灌肠治疗肺炎大鼠的疗效,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为中药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试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1肺泡灌洗液sIgA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剂量组治疗后为6.50±1.51;中药灌肠低剂量组治疗后为3.87±0.72;模型组治疗后为2.31±0.89;空白组治疗后sIgA浓度为7.53±1.29;三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sIgA浓度同空白组sIgA浓度比较发现:只有中药灌肠高剂量组与空白组sIgA浓度水平相当(P>0.05),其余两组均低于空白组;三组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药灌肠高剂量组sIgA浓度水平高于低剂量组;中药灌肠低剂量组sIgA浓度水平高于模型组的sIgA浓度水平(P<0.05)。2肺泡灌洗液rBD1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剂量组治疗后为0.78±0.36;中药灌肠低剂量组治疗后为1.57±0.57;模型组治疗后为3.89±0.95;空白组治疗后rBD1浓度为0.49±0.27。三组治疗后的肺泡灌洗液rBD1浓度同空白组rBD1浓度比较:只有中药灌肠高剂量组与空白组rBD1浓度水平相当(P>0.05),其余两组均高于空白组;三组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药灌肠高剂量组低于中药灌肠低剂量组rBD1浓度水平;中药灌肠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rBD1浓度水平(P<0.05)。3粪便CALP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剂量组治疗后为75.95±9.25;中药灌肠低剂量组治疗后为122.48±21.94;模型组治疗后为382.21±60.75;空白组治疗后粪便CALP浓度为67.70±20.44。三组治疗后粪便CALP浓度水平同空白组CALP浓度水平比较发现:只有中药灌肠高剂量组与空白组CALP水平相当(P>0.05),其余两组均高于空白组;三组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中药灌肠高剂量组低于中药灌肠低剂量组CALP浓度水平,中药灌肠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CALP浓度水平(P<0.05)。结论:经治疗后中药高剂量组可将病毒性肺炎大鼠肺泡灌洗液sIgA浓度提高,与空白组水平相当;可以将rBD1和CALP浓度降低,与空白组水平相当;中药低剂量组提高sIgA浓度效果以及降低rBD1和CALP浓度效果较低,但较模型组效果显著。二、临床试验研究目的:1通过组间疗效比较、中医证候学改善等指标评价中药灌肠治疗肺炎喘嗽患儿的临床疗效。2通过组内、组间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唾液中sIgA、人防御素2(hBD2)以及粪便CALP的浓度,综合评价中药灌肠对婴幼儿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环境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明确灌肠疗法治疗肺炎喘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二附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的病毒性肺炎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性的统计学研究,根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码,按病人入组顺序分配组别。将患儿随机分为3组,中药灌肠高浓度组、中药灌肠低浓度组、西药组。疗程为7天,最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各组的疗效、总症状积分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比较各组内、组间治疗前后的唾液sIgA、hBD2和粪便CALP含量的改变情况,综合评估中药灌肠治疗肺炎喘嗽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1.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灌肠高浓度组为100%;中药灌肠低浓度组为95%;西药组为70%。三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组间两两比较后,发现中药灌肠高、低浓度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患儿与中药灌肠高、低浓度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三组患儿经治疗后均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中药灌肠治疗疗效更显著。1.2总症状积分比较:中药灌肠高浓度组治疗前为23.35±0.93;中药灌肠低浓度组治疗前为23.40±1.04;西药组治疗前为23.25±1.33,三组治疗前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灌肠低浓度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西药组与中药灌肠高浓度组比较,P<0.01;中药灌肠高、低浓度两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经治疗后三组均可改善症状;并且中药灌肠高浓度组较中药灌肠低浓度组、西药组改善症状显著;中药灌肠低浓度组与西药组改善症状无明显差异。2唾液sIgA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浓度组治疗前为47.49±12.59,治疗后为69.62±8.23;中药灌肠低浓度组治疗前sIgA浓度为46.03±12.76,治疗后为72.35±6.50;西药组治疗前sIgA浓度为54.74±15.91,治疗后为84.58±12.21;三组组间治疗前sIgA浓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治疗后唾液sIgA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治疗前后sIgA浓度比较:西药组:t=4.802,P<0.01;中药灌肠低浓度组:t=9.002,P<0.01;中药灌肠高浓度组:t=14.925,P<0.01,三组患儿组内治疗前后sIgA浓度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经治疗后三组均可提高sIgA浓度;中药灌肠高浓度组较中药灌肠低浓度组、西药组提高sIgA浓度显著;中药灌肠低浓度组与西药组提高sIgA浓度无明显差异。3唾液hBD2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浓度组治疗前为124.51±31.17,治疗后为60.39±14.37;中药灌肠低浓度组治疗前为108.57±26.77,治疗后为67.76±23.15;西药组治疗前为108.21±20.84,治疗后为82.72±29.86;三组组间治疗前hBD2浓度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组间治疗后hBD2浓度是存在统计学差异的(P<0.05)。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西药组:t=5.703,P<0.01;中药灌肠低浓度组:t=9.653,P<0.01;中药灌肠高浓度组:t=11.429,P<0.01,三组患儿组内治疗前后hBD2浓度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经治疗后三组均可降低hBD2浓度;并且中药灌肠高、低浓度两组均比西药组降低hBD2浓度显著;中药灌肠高、低浓度两组降低hBD2浓度水平无显著差异。4粪便CALP浓度(ng/ml):中药灌肠高浓度组治疗前为148.74±10.57,治疗后为118.84±24.79;中药灌肠低浓度组治疗前为151.47±11.83,治疗后为98.65±12.28;西药组治疗前为144.37±19.30,治疗后为118.84±24.79;三组组间治疗前CALP浓度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治疗后CALP浓度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组内治疗前后CALP浓度比较:西药组:t=5.382,P<0.01;中药灌肠低浓度组:t=13.548,P<0.01;中药灌肠高浓度组:t=24.144,P<0.01,三组患儿组内治疗前后CALP浓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经治疗后三组均可降低CALP浓度;并且中药灌肠高浓度组较中药灌肠低浓度组降低CALP浓度显著;中药灌肠低浓度组较西药组降低CALP浓度显著。5不良反应: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反应。结论:1麻杏石甘汤灌肠和西药对症治疗均对肺炎喘嗽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且麻杏石甘汤灌肠明显优于西药对症治疗。2三组治疗后均能降低唾液HBD2、粪便CALP浓度,表明麻杏石甘汤灌肠和西药对症治疗均可降低患儿机体炎症,且麻杏石甘汤灌肠明显优于西药对症治疗。3麻杏石甘汤灌肠和西药对症治疗均对患儿的sIgA浓度有改善作用,且麻杏石甘汤灌肠与西药对症治疗比较,可以更好地提高患儿的黏膜免疫功能。4麻杏石甘汤灌肠高、低浓度两组相比,高浓度组具有更好的疗效。5三组在治疗前后及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反应,表明麻杏石甘汤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喘嗽,临床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鼻炎咳嗽方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湿蕴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从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中,选择符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湿蕴肺证)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使用鼻炎咳嗽方,对照组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合用橘红痰咳液。疗程2周,首诊记录患儿基线证候、体征。治疗1、2周分别记录并评价患儿证候、体征及咳嗽
目的:调研药膳在儿科迁延性腹泻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而研究药膳的应用现状,同时观察药膳在儿科迁延性腹泻病中的临床疗效,从而更好的在临床中推广药膳。第一部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由调查者和3名专家组老师设计药膳应用于小儿迁延性腹泻情况调查表,通过对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迁延性腹泻及既往有迁延性腹泻病史患儿家长310例进行独立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药膳应用现状。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各病种发病次数、病程及鼻腔冲洗液s Ig A浓度的改善情况,从而客观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对照组予转移因子口服液,分别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观测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各病种发病次数
目的:对MP感染诱发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热哮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基于“通络平喘”理论指导下麻杏石甘加减方治疗MP感染诱发热哮证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该法治疗小儿喘支提供更多的中医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患儿,符合西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及中医热哮证诊断标准的4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根据
目的:1、观察宣肺清络方治疗儿童MPP痰热闭肺证痉咳的临床疗效2、探索宣肺清络方干预治疗MPP痰热闭肺证痉咳的疗效机制。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中医药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痰热闭肺证的Meta分析本研究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等文献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MPP痰热闭肺证患儿,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中药+阿奇霉素+基础治疗,对照组为阿奇霉素+基础治疗。结局指标为有效率、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小儿功能性腹痛(食积气滞证)主次症候积分的变化,观察并评价沙棘干乳剂和运脾消滞法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食积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沙棘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作用机制。探究运脾消滞推拿手法及沙棘干乳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机制及外治法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1.本项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按照纳排标准纳入64例患儿,按1:1
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2、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清宣通络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3、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清宣通络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RDS TX表达量。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男童14例,女童16例)为重症组,儿童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男童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并联系李新民教授所传经验,探索归纳其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组方用药规律,以继承与发扬,并为临床小儿PN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李新民教授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PNS患儿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且使用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案诊治的31例PN
研究目的:观察中药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香囊在儿童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外治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将儿童分为三组:(1)健康组:无慢性病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2)抽动组:抽动障碍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3)肺炎组:确诊肺炎痊愈1周。将三组儿童分别编号,其中健康组及抽动组儿童根据
目的:通过180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脉,分析小儿厌食症中医体质、证型及其兼证的证候特点和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收集18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由家属及小儿自行填写或调查员询问后填写《小儿厌食症病例信息记录表》和《厌食症患儿体质分析表》,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判定小儿中医证型和兼证及小儿体质类型。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