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1日,新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正式实施,我国数以亿计的自然人纳税人也开始首次接触个人所得税纳税自行申报。然而,受长期以来的“厌税”传统文化和侧重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征管模式影响,我国广大的自然人纳税人纳税遵从意识偏低,税收遵从能力也是良莠不齐,这其中隐藏着的大量不实申报风险不容忽视。同时,税收征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税务部门对这些海量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无法逐一进行核验,而放任自流又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个人所得税流失风险,因此,这一在个人所得税领域的变革使我们无法再继续依赖传统的税收理论和征管模式,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模式、尤其是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方面的研究亟待跟进。鉴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的征管工作才刚刚起步,实践中的案例积累不够丰富,相关的研究也十分罕见,因此本文的研究侧重于一些基础性的事项。这其中,税收风险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的起点及最关键的环节,而税收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后期各项风险管理环节的基础。据此,本文选择以“构建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不实申报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奠定基础。与传统上侧重于对企业纳税人的风险识别不同,本文的指标体系旨在直接识别出高风险的自然人纳税人,这也是本文不同于其他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创新点。为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笔者首先对个人所得税不实申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实申报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构建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不实申报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意义。目前,由于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双方面的原因,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不实申报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研究构建并完善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对于降低不实申报比例促进纳税遵从、加强税收管理提升征管质效、转变征管模式促进税收公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对现有文献资料和不实申报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目前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申报中存在少申报收入、多申报费用扣除、虚报减免税额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此外,集中申报纳税的纳税人、重点监管纳税群体、有不良纳税记录的纳税人这些特殊群体,不实申报纳税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一般群体。在归纳风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笔者又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识别指标及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意见,决定从纳税申报要素和高风险人群两个方面入手,共设计了25个风险识别指标,初步探索构建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不实申报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其中,申报要素有关的指标又分为收入类指标、费用扣除类指标、税额类指标三种情况。在指标具体设计时,笔者参考了现有的风险识别指标模板,主要从指标名称、指标模型、风险描述、数据来源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科学的指标设计也离不开实务中的运用与验证。受取数等原因限制,以上从理论上设计的指标目前尚未完全能够在现实中进行使用。据此,笔者对设计的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去除了针对特定行业的指标,对数据来源相近或者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指标进行了整合,最终确定了8个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通用风险识别指标,初步构建了风险识别指标模型。其后,运用分层分析法将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将8个指标在准则层分为申报要素预警指标和高风险人群预警指标两类。接下来,通过发放专家调查问卷进行权重的测算,并参考权重值和实务经验设定了具体预警值、风险积分和积分明细,形成了初步的税收风险识别指标模型。最后,笔者使用所在单位已经审核的4983份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申报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模型的测试,发现得出的风险积分与不实申报风险的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关系,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积分段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方式进行处理。相较于我国,国外发达经济体中个人所得税往往占据主体地位,在个人所得税风险管理、风险识别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其有效经验如构建自然人税收大数据平台、不断发展税收风险识别新技术等,值得我国参考借鉴。因此,文章的最后,笔者在参考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申报各环节风险核查、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识别及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加强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不实申报风险识别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当然,受笔者经验、数据样本和现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本文尚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识别指标设计尚停留在理论阶段,识别模型也仅针对通常的情形,较为简单粗糙,有待区分行业、类别进行细化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在更丰富的案例样本基础上,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不断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