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新兴领域,电影字幕翻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时空限制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与多媒体翻译相关联的字幕翻译研究,字幕翻译的策略,字幕翻译的质量控制以及字幕标准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应用德国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从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着手,研究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 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字幕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字幕翻译的常规任务是在时空制约之下,最有效地提供给观众能传达导演意图的最关联的信息。而每部电影的具体目的依不同电影而定,又决定字幕翻译的策略。这是对vermeer“目的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翻译行为论文,字幕翻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着重强调作为监督员与译本使用者导演的重要作用。导演的意图影响电影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启发译者使用哪种翻译策略,决定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以及影响整部电影的成功。 根据目的论,“连贯原则”诠释了原文资料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原文资料就是一部完成了的电影,包括电影对话,人物形象以及音乐。译文就是加注字幕的同一部电影。字幕最终呈现的样于要符合文本内连贯。文本间连贯服从于文本内连贯,两者都服从用“目的原则”。这一点也可以从“观众设计”的角度证实。 把上述理论应用于《卧虎藏龙》电影字幕的翻译,本文用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出:导演李安试图用不同于亚洲市场的做法传递武侠文化,这构成了翻译手册的主旨。根据这一主旨,译者广泛使用删剪以及诠释的策略保证字幕的文本内连贯,提高字幕的易读性以及连贯性。 第一章介绍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的背景;第二章回顾前人在该领域做出的研究以及文献。第三章应用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用“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以及“观众设计”理论研究字幕翻译。第四章把电影《卧虎藏龙》作为案例,证实上述分析。第五章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