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民俗现象,曾经盛极一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它被看作是封建迷信、糟粕而受到抨击,几乎销声匿迹。但它并没有也不会消失,近几十年来,各种民间信仰如妈祖、关帝、泰山奶奶等又开始在民间流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民间信仰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数量不多,但却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场合,它们虽然很难进入全民词汇中成为常用词,但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信仰词语来源复杂,既与封建社会的官方祭祀词语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又深受佛教、道教乃至民间迷信的影响,这一事实,造成了民间信仰词语极其复杂的面貌。当前,对中国古代祭祀词语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注意,其中儒家经典中的“三礼”词语最受青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研究是另一个热点,都有不少的论文和专著出现。这些研究,最值得注意的是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从祭祀词语出发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性质、功能、目的及各种祭祀仪式的考订,这是由祭祀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祭祀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部门,只从语言本身着眼是不够的。至于后世的祭祀词语,还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当前民间信仰尤其是妈祖信仰的研究成为学界一大新热点。这些研究注重文献的梳理,从文献入手,结合民俗调查,以探求妈祖信仰的起源、传播、发展演变、信仰的本质、对当今的意义等,取得了很大成绩。民间信仰词语的研究特别是妈祖信仰词语尚无人着手。我们认为,这与民间信仰词语的特点密切相关。数量少,较为封闭,牵涉的部门较多。因而显得研究价值不大。我们尝试研究妈祖信仰词语,意在通过对词语的考察,从语言的角度对妈祖信仰的许多问题做出说明,探求其中的文化信息。同时,也希望能对中国古代祭祀词语的演变做一个考察。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是有意义的。一方面,对认识民间信仰本身有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对汉语词汇的研究有所帮助。前人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关于妈祖信仰的文献,已有较系统的整理,妈祖信仰的概况更有大量的专著和论文出现。这些都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关于古代祭祀词语的研究也对我们有所助益,因为民间信仰与官方的正统祭祀紧密联系,表现在词语上,祭祀词语是民间信仰词语最重要的来源。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来考察祭祀词语的方法,也可提供借鉴。我们的工作方法是,以《妈祖文献史料汇编》(散文卷)和《妈祖图志》为主要选词来源,从中搜集妈祖信仰词语,然后予以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探求词语的来源。然后将妈祖信仰与关帝信仰的相关词语做横向的比较。这样我们便会对妈祖信仰词语得出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法,探求妈祖信仰词语中孕含的文化信息,考察文化因素对某些词语演变的影响和制约。此外,结合我们的考察研究,我们对古代民间信仰词语的研究思路提出了自己初步的意见,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我们认为,其他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信仰词语也值得进行研究,我们提出的不算成熟的研究思路,会有一些启发。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引论部分对中国祭祀和妈祖信仰的概况做了简要的介绍,着重对祭祀文化在古代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功能,正祀、淫祀的区分做了必要的说明。对妈祖信仰的起源和流传情况做了概要的叙述。对前人在祭祀词语和妈祖信仰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并介绍论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妈祖信仰词语的概貌描述。将妈祖信仰词语先分为普通语词和固定语两类,普通语词再对名词、动词两大类做进一步的细分并举例予以说明。固定语包括了信仰词语中的四字格、用典和谚语。第三章从纵向的历史角度论述妈祖信仰词语的来源,妈祖信仰词语主要来自古代祭祀词语、佛道等宗教用语及借自其他领域。我们分类举例说明这些词语的来历和历史演变。第四章我们尝试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阐述一部分信仰词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举例说明了文化因素对信仰词语语义演变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启发很大,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可取的。第五章将妈祖信仰与关帝信仰词语做横向的比较。我们从两者所受的褒封和信仰词语的来源两方面进行比较。两种信仰所使用的词语有同有异,这种同异,根源在于民间信仰的共性及两种信仰的个性。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妈祖信仰和关帝信仰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只是由于二者的原型的性别、身份不同,造成了他们在神职、定位的差别。第六章我们将考察妈祖信仰词语的思路做了简要的总结,并据此提出了对信仰词语研究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意见。我们认为,民间信仰词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专类,适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必须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发现其特色。必须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这样不论是对民间信仰研究和汉语词汇研究都有参考价值。同时,必须注意利用古人的语言研究成果,包括文字、音韵、训诂材料等等。继承古人的成果和借用现代语言学、词汇学理论的结合,才能使研究走向深入。专类词语的研究,会有助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第七章我们将在考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可以对《汉语大词典》有所补正的词语做了分类概述。我们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轻疑《汉语大词典》,不论是补充词条还是商榷释义,都说明理由并举出书证。《汉语大词典》从汉语的实际出发,注意与相关大型辞书的分工和着重为服务对象解惑释疑的目的,确定的“不每词必录’着眼于其“诠释价值”的收词原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们对《汉大》未收词语分类予以说明,而不遽然认为是漏收。对诠释价值不大的部分词语加以分析说明其不须收的理由;认为是《汉大》当收而未收的,则试着释义并举出书证。对《汉大》释义的商榷、提前书证、补充后续书证予以罗列,必要时略述理由。本文的价值所在,一是将妈祖这一民间信仰的典型代表作为一类词语来研究,在汉语词汇的研究中还未见有成果出现。这种研究,既可考察古代祭祀词语、宗教用语等的演变,也可以通过词语的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民间信仰本身。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我们将妈祖信仰词语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成员构成和相互关系,另一方面也较多注意了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词语本身。民间信仰词语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除了运用现代词汇学理论之外,必须注重对前人的语言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这种研究思路,不算是创新,只是对古人研究语言文字方法的继承。我们认为,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古代汉语词汇,必须在充分地继承基础上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取得成绩。论文的不足有三点,一是由于作者对古代文献功底较浅,因而对“语言与文化结合”做得还不够好。二是研究的理论深度尚嫌不够。三是选词来源限于文献记载,书面词汇较多,口语词汇偏少,这对民间信仰词语的研究来说,是个不小的缺憾。这些不足,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慢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