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xGa1-Xn/GaN量子阱中的子带间跃迁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GaAs基量子阱相比,GaN基量子阱具有很大的导带阶跃、超快的载流子弛豫时间。大的导带阶跃有利于在GaN基量子阱中实现光通信波段的子带间跃迁。超快的载流子弛豫时间有利于在GaN基量子阱中获得更快的光响应速度。因此,GaN基量子阱中的子带间跃迁在光通信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GaAs基量子阱中子带间跃迁不同的是,GaN基量子阱中存在的强极化电场会对其中的子带间跃迁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用薛定谔-泊松方程自洽解的方法在考虑强极化电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GaN基量子阱中的子带间跃迁。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了外加电场对AlN/GaN耦合双量子阱中子带间跃迁的波长和吸收系数的影响。发现当外加电场作用于AlN/GaN耦合双量子阱时,可以使基态到第二激发态的吸收系数变为零。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基态到第二激发态的跃迁波长减小,而第一激发态到第二激发态的跃迁波长增大。   (2)研究了外加电场对AlN/GaN耦合双量子阱中第一和第二子带对共振的影响。发现当外加电场作用于AlN/GaN耦合双量子阱时,可以使基态到第二激发态以及第一激发态到第三激发态的子带间跃迁矩阵元同时为零,而使基态到第三激发态以及第一激发态到第二激发态的子带问跃迁矩阵元同时为最大值。因此,可以利用基态到第三激发态以及第一激发态到第二激发态的子带间跃迁来同时实现光通信波段(1.3μm和1.55μm)的双色探测。   (3)研究了极化电场对AlN/GaN耦合双量子阱中子带间跃迁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的影响。发现随着极化电场的增大,基态到第二激发态的子带问跃迁引起的折射率变化增大,而基态到第三激发态的子带间跃迁引起的折射率变化减小。基态到第二激发态的子带间跃迁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最大可以达到0.142。   (4)研究了结构参数对由AlxGa1-xN外延薄膜以及AlyGa1-yN/GaN单量子阱构成的紫外-红外双色探测器的波长和吸收系数的影响。发现当Al摩尔组分介于0.456到0.639时,紫外探测器部分的吸收波长对应于太阳光盲区(250nm-280nm)。当AlyGa1-yN/GaN单量子阱中AlyGa1-yN势垒的Al组分介于0.30到0.46,且GaN阱的宽度介于2.2nm到2.9nm时,红外探测器部分的吸收波长对应于大气窗口(3μm-5μm)。   (5)研究了极化电场对AlxGa1-xN/GaN耦合双量子阱中光生载流子隧穿几率的影响。发现在AlxGa1-xN/GaN耦合双量子阱中,随着极化电场的增大,子带对之间的共振被解除,从而导致了光生载流子的隧穿几率减小。此外,耦合双量子阱中光生载流子的隧穿几率要比具有相同结构参数的单量子阱中的隧穿几率大一个量级。
其他文献
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主要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存在,对于等离子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宇宙的探索研究提供手段,也可以为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支持。等离子体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动力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大型通用探测器-北京谱仪(BES)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为BEPCⅡ/BESⅢ。改造后的BEPCⅡ采用多束团对撞机制,对撞周期为8ns,而BESⅢ的在线触发周期为24ns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正从光源、成像系统、成像探测设备和图像软件处理等方面改进,提高成像质量。本文以高分辨率量子成像技术为背景,从光源方面着手,研究了制备光源过程中的
与传统开关相比,GaAs光电导开关具有开关速度快、时间抖动小、寄生电感电容小、结构简单尤其是其耐高压,功率存储容量大等优势,使其在脉冲功率等技术领域占据极大的应用优势。由
在未来以D-T为燃料的大型磁约束聚变反应堆如ITER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和器壁材料腐蚀的加剧,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会导致灰尘的大量产生。由于灰尘具有潜在的化学活性、
学位
钙钛矿结构钴基氧化物表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例如自旋态转变、铁磁性、热电性等。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诸多领域均需在薄膜形态下才可以得到实际应用,如热化学切片、
近年来,由于高效率的LD端面泵浦绿光激光器在医学、空间通讯、激光显示、全息照相、水下遥感、激光雷达、光谱、光通信、大气研究和原子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国内外较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用庞加莱规范理论去分析宇宙的演化行为,目的是寻找能够描述当今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合理的解。我们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庞加莱规范理论的基本内容,这部分是我们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重要的二次电池体系,理论计算可理解和预测其电极材料电性能,对材料设计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几种电池材料中的热力学问题
学位
本研究包括三个内容: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PFOS)对蒺藜苜蓿发根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影响;PFOS对蒺藜苜蓿植株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影响;低能离子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