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同时对乙肝的护理现状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为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预后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收治的老年慢性乙肝患者(60周岁以上)。选取100例患者并对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分别对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效果比较。比较内容包括:四项肝功能检验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凝血功能检验指标情况: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PT)。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抑郁自评量表(SDS)[2]。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点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出院1个月,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3个月,患者的总蛋白(TP)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焦虑及抑郁状态也有了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院6个月,肝功能各项检查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时间效应、组别效应、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时间效应、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TP)组别效应、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组别效应、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出院1个月与3个月相比,出院1个月与6个月相比,出院3个月与6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在出院1个月与3个月相比,出院1个月与6个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出院3个月与出院6个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水平较高。2、延续性护理模式加强了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有效地改善了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缓解了患者多种压力的困扰,对疾病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