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妃行状》是我国文学史上悼亡文学的一篇作品,也是一篇备受关注的具有一定文史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然而,对于这篇作品内容的研究,尤其是文中所述董鄂妃的身世,描述既惝恍迷离,研究者亦莫衷一是。在《董妃行状》问世的九年前,由江南才子冒辟疆所写的用来纪念死去的爱妾董小宛的《影梅庵忆语》(以下简称《忆语》)问世,它也是一篇色彩诡艳的悼亡散文。《忆语》叙悲欢离合之事,抒怜香隐秘之情,笔触细腻,柔情满纸,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笔者认为,《董妃行状》和均系伪托之作。顺治的《行状》,却是为了维护自己帝王的尊严在作伪,《忆语》是用隐微的曲笔蘸着哀愤的悲泪违心地无可奈何地在作伪。对于董鄂妃是否为董小宛一事,三百年来,聚讼纷纭,成为清史一大疑案。本文通过对《董妃行状》作伪手法的揭示,《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及相关之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对董鄂妃的来历和董小宛的去向,进行了新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及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董妃行状》的历史考辩及质疑。通过汤若望、陈垣、邓之诚等人的考证,引用汤若望《回忆录》与《董妃行状》原文的比较、陈垣先生对董妃身份的考证及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对董妃身份的分析研究,从而对董妃身份产生质疑,并展开对董妃身份的自我考证。仅从董妃入宫时间和籍贯进行考证。第三章是《董妃行状》系伪作的几点考证。由第二章总结出《董妃行状》疑点:董妃不是鄂硕之女及董鄂妃是汉女的结论,第三章为此深入论证。通过金之俊《奉敕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传》与《董妃行状》的比较、以及《董妃行状》伪作之处的几点考证,即所谓“上引董妃丧葬从俭事”、所谓“殉葬之说”、所谓“来历之说”三个方面,得出结论:《董妃行状》系伪作。第四章是关于《影梅庵忆语》文学性及几点考证。通过对《影梅庵忆语》的文学表现艺术的分析以及董小宛的相关研究现状,对董小宛身世等问题加以分析,从而将董小宛和董鄂妃联系起来。第五章是董鄂妃与董小宛人物德才之比较。在第四章两者相联系的基础上,第五章进一步将两个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从德行、才华等当面,进行细节比较,为本文考证提供充分论据。总之,通过对《御制董妃行状》、《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以及相关之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所谓《御制董妃行状》,非顺治亲笔所撰,乃金之俊受命所为,其所述董鄂妃之来历,多系作伪之言,并非“信史”。(二)董鄂妃不是满人,而是汉女。汉改满籍,托为满大臣鄂硕之女者。(三)董小宛被掠,辗转入宫一事,三百年来故老相传,影响深远,通过对《御制董妃行状》、《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与之有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笔者倾向冒氏之妻小宛,辗转入宫一事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