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典抒情诗之一的词,产生于晚唐五代,繁盛于两宋,元明两代日渐衰落,到了清代,重新崛起,称作“中兴”。这一时期,词学群体和流派大量涌现,如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等。然而,清代词坛中也存在诸多不受门派笼罩,创作个性独特的词人,顾文彬便是其中一位。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又号艮斋、过云楼主、退庵等,江苏元和(今属苏州)人。著有《眉绿楼词》八卷、《过云楼书画记》十卷、《过云楼诗》不分卷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顾文彬生平交往活动并挖掘其词集《眉绿楼词》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顾文彬的词学思想。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顾文彬的研究角度和深度。第二章首先对顾文彬的生平及作品进行考述。顾文彬的生平可以两次辞官为线索,将其人生轨迹分为“考取功名,释褐为官”“首创乞师,恢复经济”和“辞官归里,园林雅集”三个部分。本章第二部分对顾文彬的作品版本情况进行考述,并重点探讨从《恰园词》到《跨鹤吹笙谱》从《春水词》到《蟭巢碎语》、《百衲琴言》的演变。第三章分别以仕宦群体和园林主人群体的不同为界,研究其交游活动。与仕宦群体的交往选取多山、冯桂芬、张金镛和汪锡硅为代表,与园林主人的交往则以俞樾、吴云和李鸿裔为代表。第四章则以具体词作为依托,研究《眉绿楼词》的题材内容。《眉绿楼词》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为酬赠词、纪游词、言情词、咏物词、园林词等。论文第五章则从艺术风貌的角度切入,分析《眉绿楼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特色。其风格主要有四种,即:平铺直叙,率真自然;意象堆叠,深婉绵邈;比兴寄托,清空骚雅;对比烘托,悲凉激越。《眉绿楼词》的写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对(?)括词、集句词的创作,对词调的熟练运用上等。由于顾文彬没有词学理论著作传世,本文的第六章只能结合其具体的词作,辅之以他人为其作的序中所折射出的信息,来归纳总结顾文彬的词学思想。细论之,顾文彬的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尊崇词体、讲求音律和崇尚真情上。论文的最后还附录了顾文彬的文学事迹编年。这篇附录主要以2015年整理出版的《过云楼日记》为底本,尽可能完整地还原顾文彬的人生轨迹和创作轨迹。因顾文彬的诗词作品均不以年代分类,所以此篇附录尽可能考定其诗词创作时间。本篇论文对不从属于任何一词派的晚清词人顾文彬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顾文彬的词作《眉绿楼词》深入系统地研究,对其交游活动的梳理,以及词学思想的挖掘,旨在展示出顾文彬除藏书家之外的另一身份——词学家。顾文彬处在道光同治时期,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社会环境动荡,对顾文彬的词体创作进行研究,能够考察出晚清词坛发展状况、社会面貌以及处在动荡环境下的文人士大夫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