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因明相关论文
在实践的品性、论证的结构、论式的构建及其评估等方面,汉传因明的比量与非形式逻辑的论证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在论证的结构上,与比......
<正>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次藏汉因明学术......
在汉传因明中,“能立”被解释为因、同法喻和异法喻这三个命题,或直接等同于三者旨在体现的论证规则“因三相”。这种解释在二论中......
同品(sapaksa)、异品(vipaksa)和宗有法(paksa)是陈那因明的初始概念。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宗有法即这里宗命题的主项"声",是辩论双方尚未共......
汉传因明是以汉语为载体的佛家论辩逻辑。汉传因明的研究中有很多争议的问题,例如同品、异品的概念、除宗有法说、因明的逻辑性质......
1991年12月4日,首都及河南的近30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讨论加强玄奘思想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等问题。玄奘是唐代高僧......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
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中国的传播有汉传和藏传之分。汉传因明由玄类输入,其对象为印度大乘瑜伽行派论师陈那创建的新因明。藏传因明......
九句因随着印度因明在唐代的传播而成为汉传因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九句因的汉译文献,包括玄奘译本以及近代以降吕澂、法尊等人的......
我国的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分别传承了印度的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百年来国内外因明界对陈那因明的误解,直接影响到汉、藏因明的比较......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说明"言顺"以"名正"为先。本文在正名的基础上,理顺汉传因明研究的三个问题:(1)因明并非全是关于"因"的学问,(2)汉传因......
【正】 关于这个问题,我拟分做三点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西藏旧因明的形成和新因明的形成及发展早在7世纪因明随同佛教传入西藏,......
"因明"概念具有浓厚的汉传佛教色彩,但并不完全是佛教逻辑的代名词。因明和正理这两个词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教派特色,因明与正理都是......
本文以大量典籍为佐证,对某些关于“因明”一词及藏文文献分类中存在的错误诠释及观点进行了辩析。......
众所周知,汉传因明难治,主要原因是资料奇缺。上海复旦大学古籍所的郑伟宏教授利用教学之余,竟然写出《佛家逻辑通论》、《因明正......
<正> 由于《蠡测》的写作是以上述五条指导原则为准绳,又具有上述六个特点,这本文集称得上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大疏》的具有很......
<正> 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我国的传播分成汉传和藏传两大支流。汉传因明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唐代,其代表为玄奘及其一......
<正> 在近、现代,对汉传因明与逻辑三段论作比较研究,成就最著者当推四十年代出版的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迄今为止,无出其......
<正> 虞愚教授在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中认为:从中国逻辑史的发展过程看来,由隋唐到明是因明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阶段,应......
逻辑的第三次传入导致了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比较和解读成为中国学者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模式。前者的研究焦点是三支式与三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指顾之间窥基的《因明大疏》由日本回返汉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学者对汉传因明“唐疏”的研究亦有百余......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自中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形成了汉传因明和藏传量论二支。藏传量论注重于知识论但亦有丰富的逻辑......
玄奘把印度新因明传入中国,标志着汉传因明迎来新的阶段,唐代成为汉传因明研究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近现代是汉传因明史上的第二个高......
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认为,方法对于探求事物的真理是绝对必要的。毋庸置疑,任何一门学科,都以作为研究工具和舟楫的......
<正>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自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
唐代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后期,他的因明思想不仅代表了那烂陀寺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全印度的最高水平。他本人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
古代汉传因明始于公元5世纪初印度因明传入中国,终于公元19世纪的清朝末年。在这之后,汉传因明吸收了西方逻辑的新的思想元素,走上......
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
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本文论述了该书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