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藏毗连地域塔城勒巴舞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塔城勒巴舞为主要研宄对象,基于较为翔实的田野考察资料和文化特质分析,研宄在纳藏毗连地域,以藏语形式流传于纳西族的、藏传佛教特征明显的塔城勒巴舞的场域、仪式、特质解读、文化意义、传播变迁、当代传承,进而得出以纳藏毗连地域为例的位于族群互动前沿一一“中间带”所具有的文化融合特征。塔城位于滇西北的纳藏交界地带和文化交汇区,这一地域文化多样化的特征明显,有着藏传佛教特别是噶玛噶举派的信仰基础。规约禁忌的伴随、仪式物件安排、人神共舞的特定人物关系、神灵体系的构建、回忆附着中的起源表述……共同形成勒巴舞中各个要素牵连互动的场域。论文基于录像、舞谱、访谈,对如今难以得见的传统勒巴舞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另外,记录了“非遗”传承点挂牌仪式上的勒巴舞展演。在仪式整体中解读勒巴舞的服饰、道具、角色、唱词、动作等文化特质,最终力图形成勒巴舞的文化解释。分析勒巴舞中信仰体系的建构,特别关注其中的藏传佛教噶举-噶玛噶举的信仰特征、勒巴舞的噶举派密法传统。鲜明的藏传佛教信仰特征、撵鬼趋吉的舞蹈功能构成勒巴舞仪式性的基础。在艺术的延续性考察中,可显见塔城勒巴舞与西藏热巴舞、门巴戏的密切关系,与藏传佛教舞蹈的大量共同文化特质。延续性引发了边缘与中心的探讨:勒巴舞体现了藏文化圈边缘地的古老文化特质留存,并可以与西藏热巴舞、门巴戏、其他藏传佛教艺术形成相关文化特质的对照。进而结合“年代-区域假说”,分析在勒巴舞的传播与变迁中,文化区域的层级表现及中心的难以确定、分布范围与文化特质关系判断困难、传播的复杂性等影响因素。如今的勒巴舞,在政府在场、市场关注、外界确证的语境中,传承面临着仪式特征淡化、自身迅速变迁等困境。纳藏毗连地域作为纳藏族群的互动前沿,相似文化模式的存在,是舞蹈得以从藏族传播至纳西族形成塔城勒巴舞的内因。勒巴舞的流传范围界定了相似的文化模式,形成突破族群界限的文化边界,并在后来的地方化建构中带上族群、地域的深深烙印。在族群艺术与文化模式的互动中,勒巴舞进行着自我身份的持续建构,不断适应文化区域的变迁、完成“地方化”调试。案例体现了纳藏毗连地域“中间带”之区域特征,族群互动前沿的“中间带”在边界模糊化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兼容多元、和融内敛的特点,发挥了族群及区域关系调和功能,并以边缘的地域特征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中国存留了许多教之中心区域更为古老的文化特质,勒巴舞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其他文献
目前物理的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研究各种各样,但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大多在物理课堂中难以实施,老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思路去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没有
第一部分 丙泊酚、雌激素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目的:比较丙泊酚(Pro)、雌激素(E2)及缺血预处理(IPC)三种预处理方式对大鼠RIRI保护作用的差异。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并分析了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指出大多数城市PM2.5浓度的贡献仍以燃煤排放为主,部分城市机动车排放已成为首要来源,
CO2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实现CO2绿色、高效捕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工业上CO2捕集多采用醇胺类溶剂,存在损失大、再生困难和氨/胺逃逸问题。本研究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物与其它类型的污染物相比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
水稻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粳亚种间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是亚种间的杂种不育却阻碍着这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已克隆和定位的杂种不育基因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优质护理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收
合作医疗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取向密切相关.建国后,我国出现了队社福利型合作医疗、新福利型合作医疗、风险型合作医疗、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医改型合作医疗模式五种主要合作
本试验通过在犊牛哺乳期饲喂还原奶或添加有营养复合剂的还原奶这两种奶液,利用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对犊牛断奶前后阶段的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
浙江新高考改革中,化学作为7选3科目之一脱离了大理科的“绑定”,单独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针对新高考的变动,另一方面针对高中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