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关键一年,一方面,精准扶贫进入收尾阶段,另一方面,是2020—2035年缩小城乡差距,走向共同富裕,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始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将社会各方连接起来的经济纽带,具有调节和配置资源、资金的重要功能,应该要有更大的作为,来保证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金。然而一方面由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的商业性、逐利性,金融支持难以深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为探析金融支持该如何深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本人实地调研A县,A县曾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在2019年4月28号江西省省扶贫办批示A县脱贫摘帽。以“产业扶贫信贷通”为研究对象,发现“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给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通过将授信额度与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量相挂钩,实现贫困户与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相联结,给贫困户提供脱贫新选择、新方向,发展农村产业,给农村“造血”,推动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有效融合,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同时,贷款给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为其发展创收提供资金保障。因为如此,“产业扶贫信贷通”这个业务于当前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就具有典型意义,对农村金融如何做实做优支持三农工作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该信贷业务由政府主导,通过政府财政部门筹资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风险补偿金,地方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在A县合作金融机构:A县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A支行、邮储银行A支行、赣州银行A支行、A银座村镇银行,根据调研发现A县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数额位于全县第一,涉农贷款高达80%,可以说支农力度最大,而且“产业扶贫信贷通”的放贷数额最多,因此本文选择A县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实践主体来撰写,通过分析A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取得的成效,以及取得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探析金融机构该如何深入农村、破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境。同时,因为政绩要求、“户贷企还”模式监管不足、贫困户名单的动态变化和风险补偿政策偏差等原因,使得“产业扶贫信贷通”在风险防范上面临困境。对于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给出改进建议,首先,政府积极行动,利用自身庞大的组织体系,在风险防范的各个环节做好“补位”工作;取消信贷指导任务,通过奖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为解决“户贷企用”隐含的风险,加大对实际用款者新型农户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再次,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金机制,引入社会捐赠资金,减轻财政资金压力;优化风险补偿金审批流程,及时补偿金融机构风险损失;调整风险补偿金的代偿责任,避免银行部门利益最大化。最后,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农户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加强农户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间接减轻了“产业扶贫信贷通”的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