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康有为的道器观应属于一种道器分离的经验论哲学,理欲观则是表明其元气自然人性论,公私观和王道天下思想则在政治哲学意义上表明康有为非常重视集体(“群”、“公”)的地位和作用。从康有为与传统哲学之关系角度上来看,他是明清、乾嘉以来哲学发展在清末民初的继续展开,表现出中国现代价值观的进一步生成,并与西方一些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在总体精神倾向上,康有为的哲学朝向更为彻底的人道主义。以上两点,即从哲学的角度和从康有为与传统哲学(尤其是明清以来)之关系的角度来系统考察康有为的哲学思想目前尚属少见。本文第一章主要梳理了康有为的道器思想。康有为的道器观表现为以道器为区分中西和道器合一的历史观两个方面。对于第一点,本文提出广义道器论的观点,来概括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对中西的态度。他将中学简约为“形上之学”,道德优于西方,将西学简约为“形下之学”,在物质上优于中国。因而,他晚年提倡学习西方物质之学,但在精神上则要继承孔子之道,通过建立儒教来弘扬形上之德教。在形式上,康有为道器观仍是晚晴“中体西用”思维模式的变种,但在内容上,当他将现代性的自由自立平等等价值与孔子的仁学沟通起来,表明他已经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在道器合一的历史观上,康有为继承章学诚《教学通义》的观点,但康有为的目的显然不同于章氏。康有为意在以上古道器合一的教学之制作为现实政治改革的启示和思想资源,因而,这一对上古的完美想象最后也融合到他对未来大同社会的构想中。章学诚则显然是在处理经学与史学之关系问题,是为学术史的梳理。不过在总体上,康有为的道器观表现出道与器的分离观点。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康有为的理欲观。在本章我们首先说明了康有为前后较为一贯的一元自然人性论观点,其理欲观正是建立在此一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提出“天欲而人理”的观点,是对宋明理学家“天理人欲”说的极大颠覆。结合其自然人性论,他将“欲”看作是天然的、正当的,应当顺应人情人欲,而不应当窒欲。与此相应,他将“理”看作是历史性概念,乃是圣人之所立,是不同世的权宜之法,不能将其作为永恒的绝对的形上概念。取而代之,康有为找到“道”这一概念,来取代理学家以“理”作为形上保证,并强调“道要于可行”,将道与欲沟通起来,赋予“欲”形上地位。三世进化思想则为康有为论述“理”的历史性价值提供很好的解释模式,使得其理欲观更为丰富。从伦理准则与道德境界的角度,本文对康有为和宋儒理学的理欲观作了比较,指出康有为更为重视最低伦理规范,重视普遍适用性,从而肯定人欲的正当性,要求顺应人情,以纠偏宋儒之失。此外,康有为对传统纲常的改造亦较有特色,欲将其转换为现代性价值观念。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康有为的公私观。本章首先从实然义和价值义来区分公私概念,指出实然义上的公私乃是表示公共、共同、公有和个私、隐私、私有;价值义上的公私则表示平均、公正、公平和偏私、狭隘、自私。康有为主要是在实然义上来使用公私概念,在制度上表现出对公有的追求和私有的摒弃。但这两层含义并非绝然分开,制度上的公共、共同往往与平均、公平、平等价值相联系,而私有则与偏私和狭隘相关联。通过这一分梳,可以了解到,康有为对“天下为公”的追求主要是与他在价值义上认识公私有关。他对“私”的认识一反明清以来为“私”正名的趋向,而将“私”看成负面的、阻碍公有实现的观念。不过,在精神上则又继承明清以来保障个体之私的追求。他对公天下的向往背后又蕴含着其对个人价值的保障,康有为将其归结为“独人”这一概念上。因而,康有为提出“天下为公者乃能成其私,私者未有能成其私者也”的观点,较能全面的反映他的公私观点。第四章主要讨论了康有为王道思想和天下观。康有为的王道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性品格,首先,他对“王者必世而后仁”重新进行阐释,将王霸概念进行历史化转化,使其具备历时性和价值性次序。进而,结合三世说,他肯定霸道政治在当时形势下的正当性,但在最终理想上则追求王道大同社会。他对“王”进行了重新解释,将王道所蕴含的德位一致之意剥离开,以德性、教化和制作等综合性标准作为判断孔子为王的依据,从而将改制思想融入到王道概念中,以保持王道政治的改革精神和批判精神。康有为的天下观念则首先表现为对世界观念的变化,即从传统的天下大一统观转变为万国并立的现代民族/国家观。这种转变为康有为的现实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不过,康有为又没有完全丢掉“天下”概念,而是结合《礼运》篇的“大同”思想,构想了宏伟的“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他所建构的“天下大同”社会之基础在于其苦乐观,以“去苦求乐”作为大同社会的普遍人性基础。而大同社会之所以有其价值,即在于它提供了优良的社会秩序,同时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对个人生存的保障,实现了人的“极乐无苦”的理想。就四章的关系来说,第一章讨论道器观,意在表明康有为所重视的乃是孔子的形而上之德教,亦是一种道论哲学的体现。而这种道论乃是一种较为彻底的人道主义,以“人人可行谓之道”,从而构建道论形而上学根基,是他理欲观、公私观和政治哲学的哲学根基。第二章讨论理欲观则主要涉及康有为的人性论观点,是康有为哲学思想的伦理基础,他以传统气本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坚持较为一致的自然人性论观点,为其道器观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和第四章则属于康有为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内容,在道论形上学和自然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一方面发挥三世进化的历史哲学,将王、霸和天下大同看成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构建以王道仁政为主要内容的天下为公理想社会,既观照现实改革,又构想未来社会,在总体精神上体现出人道的关怀,因而亦可看成是其道论和人性论在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