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不能仅限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过程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前海洋国际形式严峻,尤其是我们国家在东海与日本,在南海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界限划分、岛屿主权归属中存在极大的争议,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使人们把未来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所以,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对海洋的了解认识及其海洋意识都非常重要。因此,海洋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教育主要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进行海洋教育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2012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反映,国民海洋知识贫乏,海洋意识较薄弱。同时,目前对于高中海洋教育的研究也是非常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海洋教育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结合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分析,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高中海洋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本研究依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建构主义教育学理论、人本主义教育学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海洋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界定了海洋教育的概念并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笔者从相关内容、教学目标、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方面对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知识整体结构完整,海洋知识较为系统。(2)选修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过程、方法和技能的培养。(3)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海洋教育相关内容比例失衡。(4)必修教材中海洋教育内容不完整。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安康市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海洋相关内容的学习。(2)海洋知识掌握情况:高中学生对于课内必修教材中的海洋知识掌握情况比从课外获取的海洋知识、选修教材中的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高二学生对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有所遗忘但是课外知识比高一学生知道的多。(3)学生获取海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4)海洋意识现状:对于海洋意识总体上比较弱,其中学生的海洋主权意识强;海洋环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经济意识较强;海洋国土意识很弱;而且缺乏对海洋权益和海洋相关政策的了解。(5)教师在平时很少进行海洋教育,在平时考试中也只涉及必修一教材中的知识,在课后也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海洋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6)学校不开海洋地理选修课,并且缺乏海洋教育文化环境和资源。结合中国国情和高中地理教材,笔者认为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造成的“重陆轻海"的思想;海陆比重相差悬殊;教材设置比例上必修教材有关内容少且较集中,缺乏海洋教育;应试教育机制下,海洋又不作为考点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等共同影响。最后,针对调查结果中所显示的实际问题,结合必修教材的课程内容从教师、学校、学生和社会四个角度探讨海洋教育的应对策略。(1)教师应该对必修教材内容进行海洋知识补充并联系选修教材的内容;对选修教材从海洋意识培养的角度进行重新整合,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海洋相关的问题探究;在课后设置与海洋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2)学生首先要端正海洋学习的态度,重视海洋教育。其次,在高中学习阶段对于海洋相关内容的学习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在课外多接触有关海洋的课外书、报刊和新闻报道,增加海洋知识。(3)学校首先要提供有利于海洋教育的资源和环境,其次将海洋教育纳入课程设置引起各科老师和全体学生的重视,最后要鼓励教师进行海洋教育的科研工作,总结海洋教育的经验。(4)社会要加强对全民海洋教育,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媒体宣传和网络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对全民渗透海洋教育,增加我们国家国民的海洋知识,树立海洋意识。本研究只限于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海洋教育研究,但是海洋教育从纵向上应该是不同学科之间渗透教育,从横向上应该是终身教育。笔者希望随着海洋地位的不断提高,海洋教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海洋教育,更多的关注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海洋教育,最终在中学教育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建立一个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