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28-1982)是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界的翘楚,一生创作了44部长篇小说和120多部短篇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作者以超前的思维构想出了一个未来世界,探讨了高科技时代下的仿生人和人类共存的世界将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这部科幻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态伦理、社会伦理,认为伦理关系的异化隐射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核战阴影下的社会现实。小说中仿生人与人类的新型伦理关系则引发了对于人之本质的追问,折射出人类身处科技时代的道德焦虑。
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小说人物身处的伦理环境,提出,小说中的政府移民计划、科技产品泛滥以及动物买卖实际上是人与地球、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伦理关系的异化,是冷战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本文还分析了仿生人与人的伦理身份及伦理关系。一方面,通过科学选择,仿生人获得人的形体与智力,产生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冲击了经过自然选择和伦理选择而产生的“人”的定义,造成了人与仿生人的伦理混乱。但仿生人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电子文本,与人类的脑文本不同。缺乏脑文本和伦理启蒙的仿生人无法发展出道德情感。仿生人的生理条件与其道德观念的鸿沟反映出科学时代下伦理秩序的演变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以里克·德卡德为代表的普通人面临着核战过后的生存危机以及高科技引发的精神危机。他们高度依赖科技,藉由科技产品制造情感和逃避现实;而作为科技产品的仿生人威胁到了人的主体地位,引发了两者的冲突和伦理悲剧。文章最后分析了约翰·伊西多尔对人与仿生人新型伦理关系的探索。约翰原本是虚拟宗教“默瑟主义”的忠实信徒,但随着“默瑟主义”虚拟本质的揭露,他决定回归真实的人类社会,继续践行善的价值观。小说通过约翰的故事给人以伦理启迪,他的道德感独立于科技与宗教,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捍卫者。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一部关于现代科技社会的道德寓言,对科技的力量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高科技时代下人类的精神危机、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受到的冲击以及建立新伦理体系的迫切性。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人与科学之间的界限进行分析,揭示科技与伦理的内在联系,为研究科幻小说中的科学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小说人物身处的伦理环境,提出,小说中的政府移民计划、科技产品泛滥以及动物买卖实际上是人与地球、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伦理关系的异化,是冷战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本文还分析了仿生人与人的伦理身份及伦理关系。一方面,通过科学选择,仿生人获得人的形体与智力,产生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冲击了经过自然选择和伦理选择而产生的“人”的定义,造成了人与仿生人的伦理混乱。但仿生人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电子文本,与人类的脑文本不同。缺乏脑文本和伦理启蒙的仿生人无法发展出道德情感。仿生人的生理条件与其道德观念的鸿沟反映出科学时代下伦理秩序的演变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以里克·德卡德为代表的普通人面临着核战过后的生存危机以及高科技引发的精神危机。他们高度依赖科技,藉由科技产品制造情感和逃避现实;而作为科技产品的仿生人威胁到了人的主体地位,引发了两者的冲突和伦理悲剧。文章最后分析了约翰·伊西多尔对人与仿生人新型伦理关系的探索。约翰原本是虚拟宗教“默瑟主义”的忠实信徒,但随着“默瑟主义”虚拟本质的揭露,他决定回归真实的人类社会,继续践行善的价值观。小说通过约翰的故事给人以伦理启迪,他的道德感独立于科技与宗教,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捍卫者。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一部关于现代科技社会的道德寓言,对科技的力量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高科技时代下人类的精神危机、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受到的冲击以及建立新伦理体系的迫切性。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人与科学之间的界限进行分析,揭示科技与伦理的内在联系,为研究科幻小说中的科学选择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