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40年,IVF代表的辅助生育技术对不孕症和人类优生优育做出了很大贡献。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但无论技术怎么改善,都是致力于提高受孕率和活胎率。通过观察针灸对临床受孕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灸在IVF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通过对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临床受孕率(CPR)与2015年美国临床受孕率值(CPR)进行探讨性比较,以研究针灸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率的作用。研究方法1.分组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美国纽约中央不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Infertility Center)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VF-ET/ICSI(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19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案,分为针刺组95例、针刺加耳针组95例,在胚胎移植日的移植前后进行针灸治疗。2.治疗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双)、合谷(双)、百会,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双)、血海(双)、三阴交(双)、内关(双)、地机(双),各穴直刺0.5-1.0寸,行针得气,留针30分钟。针刺加耳针组:针刺方案同上。同时,在移植后针刺的同时,加用耳针治疗,取穴:神门、子宫、肾、肝、内分泌,采用耳穴压丸法,留置72小时。3.观察指标3.1疗效指标(1)移植后两周,测血HCG值,确定是否为生化妊娠。(2)生化妊娠后两周,行B超检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并于治疗期间随时评价。研究结果共纳入190例IV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脱落、剔除6例;针刺加耳针组脱落、剔除15例,最终169例完成治疗,其中针刺组89例,针刺加耳针组80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再与全美资料相比,也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两组患者IVF-ET周期前的FSH,AMH,E2,BMI等指标值进行分析,两组之间FSH,AMH,BMI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针刺组:89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5例,其中35岁以下者49例,临床妊娠27例;35-40岁者26例,临床妊娠12例;41-44岁者14例,临床妊娠6例。针刺加耳针组:8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1例。其中35岁以下者39例,临床妊娠21例;35-40岁者23例,临床妊娠12例;41-44岁者18例,临床妊娠8例。3.2妊娠率比较3.2.1总临床妊娠率比较:针刺组、针刺加耳穴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6%、51.25%,45%,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2.2根据年龄分层妊娠率比较<35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10%、53.85%、53.8%三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35-40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15%、52.17%、42.73%三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41-44岁者,针刺组、针刺加耳针组、全美总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85%、44.44%、21.95%三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针刺加耳针组与全美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1,P<0.05);针刺组与全美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9,P>0.05);针刺和针刺加耳针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或针刺加耳针的治疗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2.针刺或针刺加耳针治疗方法对41-44岁高龄受孕者有明显的辅助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作用。3.针刺加耳针治疗对41-44岁高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的辅助效果会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