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沿海地区以出口外向型经济导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给农业生产力逐步解放的农村随之带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巨大释放契机,于是,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空虚化”,剩下老弱病残与妇女儿童。当父母外出务工,亲子沟通缺乏、临时监护人干预不力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巨大学业负面影响,表现为:上课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听课效率低下;易产生自卑情绪,学习动力不足、独立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偏低,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等。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可以科学、准确认识问题及其有效解决此问题,这有利于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学习成绩、缓解父母外出务工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稳定与和谐发展。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上,界定农村留守儿童与学业概念,再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比较样本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差异,最后从多理论、多学科视角包括教育学(非智力因素、社会学习理论)、管理心理学的动机圈理论、傅道春的“新的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学校间的结合”、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时间与效率、学习辅导与监督五方面的归因分析,且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对策。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水平比非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水平低,尽管农村留守儿童男生的学业水平略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的学业水平,导致此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农村留守儿童女生的学业水平仍较大的低于非农村留守儿童女生的学业水平,在分数分布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儿童男女间的学业水平差异上,存在非常有趣的现象,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男女间学业水平差异较大,而非留守儿童男女间的学业水平差异较小,更有趣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男生的学业水平高于农村留守儿童女生的学业水平,而非留守儿童男女间学习差异则相反,非留守儿童男生的学业水平却低于非留守儿童女生的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