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在这10年间,不仅商业竞争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中国企业的商业道德伦理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主流的商业道德伦理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各种不同的商业道德伦理同时并存,这让有些原本就没有清晰价值观的企业陷入了迷失。从“瘦肉精”到“塑化剂”,再到“三聚氰胺”和“黄曲霉素超标”,一系列缺乏社会责任感事件的爆发,挑战着公众的承受底线,同时企业自己的声誉也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商业道德伦理的混沌期,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但这种传统的关于企业责任的观念现在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金融风暴、企业舞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让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在这些领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因此公众开始对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顾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对企业过于自私的价值观进行了猛烈抨击。他们要求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对周围环境以及员工顾客负责,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包括了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与此同时,企业也逐渐形成了社会责任意识,他们认识到企业获取商业利润,与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不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获取更加可持续性的商业回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赢得投资者的好感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声誉及口碑。为了更好的在社会责任方面与公众进行沟通,也为了使公众有监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途径,企业开始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来向公众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及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报告。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并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编制正式的社会责任报告。但是由于社会责任报告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和已经相对成熟的财务报告相比,在编制规则和公告内容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还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通常是列举公司在慈善公益及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极少有企业会在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时描述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那些不足以及客观阐述有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例如在双汇公司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我们发现公司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瘦肉精事件避而不谈,这就大大降低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而像双汇公司的这种行为就是利用了印象管理的手段。公司在编制对外报告时,运用印象管理是极为普遍的行为,而操纵报告可读性是印象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可读性是指一篇文章的阅读难度。如果阅读者可以流畅顺利的阅读某一篇文章并为文章的内容所吸引,这就说明文章的可读性较强。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完全可以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操纵可读性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收获。公司的业绩较好时,管理层会降低阅读难度使投资者尽可能多的获取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而如果公司的业绩较差,公司的管理层希望报告读起来晦涩难懂使阅读者转移注意力。而上市公司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是否操纵了可读性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信息接受?绩优公司和绩差公司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其可读性是不是有很大区别?如果真的存在可读性操纵的情况,公司管理层操纵可读性的手段有哪些?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有深入探讨的需要。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在本章笔者首先介绍了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并简要描述了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本文所做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在本章笔者首先对国外和国内会计理论界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笔者重点回顾了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发展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逐年增加。但在发布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我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质量和分布上仍存在着较大问题。在披露内容上,披露信息不够全面、负面信息报告不充分而且可信性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在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分布上,行业、地域差别较大,金融银行业和国有企业发布的报告占据了所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绝大多数。第三章是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在本章中笔者首先对可读性进行了定义,可读性是指影响读者能否顺畅阅读文章并为内容所吸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然后笔者对可读性及可读性操纵的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公司管理层操纵报告可读性的目的。公司管理层之所以操纵可读性就是为了树立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阅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绩优公司会尽量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而绩差公司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转移使用者的注意力。笔者随后介绍了可读性的研究方法,目前关于可读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和非公式法。其中公式法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最早提出也最为常用的方法是Flesch指数,但可读性公式中所考虑因素的科学性仍有待斟酌,而以完形填空法为代表的非公式法也逐步受到了重视。对于影响可读性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对中外文献的回顾得出对可读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文章的篇幅长度及平均句长。因此笔者做出假设:绩优公司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文字篇幅比绩差公司长,而绩差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比绩优公司的平均句子长度要长。第四章是研究设计。首先笔者对选取样本的过程做出了具体描述。在对样本进行抽样时,笔者是在上市公司中选取了业绩最好的50家和业绩最差的50家公司。然后笔者选取了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的变量,因为每股收益可以不受公司规模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不受资本结构的干扰,因此每股收益可以看作是衡量公司业绩的理想变量。而关于可读性的变量,因为在前文笔者已经论证过篇幅长度和平均句长是影响可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篇幅长度和平均句长作为评价可读性的变量。第五章是研究发现和分析。在本章笔者通过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描述性分析结果并对均值差异是否明显进行了T检验。统计结果发现,绩优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在总体篇幅长度和各部分的篇幅长度都明显长于绩差公司,而绩差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句长明显长于绩优公司,从而印证了笔者的假设。第六章是典型案例分析。在本章笔者选取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冠农果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绩优公司和绩差公司的代表。然后笔者对两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从篇幅长度和平均句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篇幅长度方面笔者引用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内容说明由于篇幅长度不等使文章的可读性产生了明显差别。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篇幅较长,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有数据进行支撑,使文章说服力较强。而绩差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篇幅较短,对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阐述不够具体,可读性较差使得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在本章笔者对统计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从监管部门、报告编制者和报告使用者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社会责任报告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本文可以丰富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献。其次如果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的确存在可读性操纵行为,希望可以提请监管机构制定更为严格的编制规范以缩小印象管理的空间。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投资者可以更好的识别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存在可读性操纵行为,使投资者可以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所限,本文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是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在本文研究影响可读性高低的变量时,只是选用了篇幅长短和平均句长两个变量。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但是笔者没有考虑到,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更多的变量。其次是相关文献还比较缺乏。由于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起步较晚,对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研究却非常匮乏,笔者只能是通过回顾年报可读性的相关文献作为本文的参考依据。最后笔者提出的建议可行性较差。由于印象管理是在编制公司报告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难去完全避免。本文所提出的一些对策建议即使得到很好的重视并颁布了相关法规去限制公司管理层的可读性操纵行为,也很难做到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