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立体成形IN-738LC合金冶金开裂行为和强化机理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oltte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立体成形是一种基于同步材料送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高性能复杂结构件的近净成形,但其在高温合金领域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以γ′相沉淀强化型镍基合金为例,其拥有出色的高温性能,工业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γ′相形成元素往往也是低熔共晶的形成元素,当相关元素含量较高时,其焊接性比较差,在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的高应力作用下极易开裂,这限制了成形件优异性能的发挥。IN-738LC合金是一种是典型的高Al、Ti含量γ′相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腐蚀性能与蠕变性能,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且其析出相种类基本涵盖了γ′相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主要析出相(如碳化物、γ-γ′共晶、硼化物、γ′相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一合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这一类合金的开裂行为及组织演化机制,并为实现其最终组织性能调控和优化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因此,本文以IN-738LC合金为研究对象,从其增材制造的组织和相形成行为研究出发,分析了其在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的冶金开裂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同步感应预热对冶金开裂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应的组织形成及演化机制,并揭示其力学性能与组织特征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激光立体成形IN-738LC合金的冶金开裂行为基于局域成分测试,并结合GK模型与Scheil模型计算,发现熔池近快速凝固所导致的溶质偏析是激光立体成形IN-738LC合金晶界处形成连续γ-γ′共晶的主要因素;而后一层的激光扫描往往会使前一层热影响区内的晶界γ-γ′共晶发生熔化形成连续的液膜,进而对后续开裂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热力学计算表明,微量B元素(0.001-0.003%)的存在会使晶界液化温度发生明显降低(约20℃),另外,晶界处γ-γ′共晶形成元素的富集也会降低晶界液化温度。但是,有意思的是,由于沉积态试样中的γ′沉淀相与γ基体完全共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抑制快速加热时晶界γ′相的组分液化。裂纹传播研究表明:(i)成形试样中同时存在液化裂纹与凝固裂纹,且熔覆层熔池凝固裂纹会直接由前一层中热影响区的液化裂纹外延扩展形成。(ii)大角度晶界比小角度晶界的最终凝固温度更低且润湿性更好,有利于液相的铺展,因此裂纹易在大角度晶界处形成,并沿其传播。搭接区内左右两侧熔覆道熔池的热流方向偏差最大,凝固时容易形成大角度晶界,使得搭接区更容易开裂。此外,搭接区残余应力比熔覆道内区域的应力值高出约300MPa,即搭接区的开裂驱动力更高。(2)感应预热对激光立体成形IN-738LC合金开裂与组织的影响无预热熔覆沉积试样主要以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粒为主,由底部至顶部γ′沉淀相的尺寸逐渐增大,但有预热时该变化规律相反。随预热温度的升高,熔覆层熔池凝固时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倾向增大,沉积试样各区域γ′相尺寸均增加;同时,枝晶间距、偏析程度、碳化物与γ-γ′共晶尺寸也随预热温度升高而增加,碳化物的形态由短棒状转变为小块状;试样中上部显微硬度随预热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底部硬度逐渐降低,这是γ′相沉淀强化与基材对沉积体底部稀释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感应热源冷速与γ′相形貌的关系图谱,随热源冷速降低,γ′相形貌逐渐变化:球形→立方形→蝶形→八重小立方形排列→固态枝晶形貌。700℃感应预热可将多层双道沉积试样中的残余应力相比无预热下降低约300MPa,并可获得无裂纹搭接试样;但成形多道多层块体试样时,预热温度需上升到1050℃才可获得无裂纹试样。得到有效成形无裂纹块体试样的预热参数:温度1050℃、感应热源冷却速率40℃/min。(3)高温预热激光立体成形IN-738LC合金的组织特征与强化机理在预热温度达到1050℃时,沉积态与热处理态大块体试样组织均主要由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组成。沉积态试样中存在尺寸大小不一的γ′沉淀相,但半径之差小于40nm。不完全固溶处理时试样中出现半径之差大于130nm的双尺度γ′相(大尺寸近立方形与细小球形),这归因于较大尺寸γ′相的进一步粗化,其在1120℃下的粗化速率约为0.17 nm~3/s,1070℃下约为0.068 nm~3/s,后者可获得比例均匀的双尺度γ′相。1160℃完全固溶处理后试样呈现单尺寸小球形γ′相,过程中较小γ′相(半径约46 nm)的固溶速率是较大γ′相(半径约83 nm)的1.6倍。标准热处理态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柱状晶宽度满足Hall-Petch关系。建立了IN-738LC合金γ′相强化效果与γ′相尺寸的关系图谱,发现室温下成形试样中的γ′相与位错相互作用主要为位错切过机制。1070℃,2h/空冷+845℃,24h/空冷可获得较优的室温强度与塑性匹配。热等静压(HIP)后,试样的抗拉强度、延伸率进一步增加,原因是变形能力强的近立方形γ′相数量增加和部分细小球形γ′相开始会发生变形。成形件室温拉伸性能存在各向异性,沉积态试样水平方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于竖直方向,此时柱状晶的各向异性作用占主导;标准热处理后竖直方向的抗拉强度略高于水平方向,此时近立方形γ′相的变形强化起主导作用。在850℃+365MPa下持久变形时,位错切割γ′相、Orowan绕过γ′相、位错攀移γ′相同时存在,但以前两者为主。热处理后晶界处会析出连续富Ni-Cr-Al-Ti脆性相,其主要来源于晶界γ-γ′共晶固溶后发生的时效再析出,会显著降低试样塑性。高温变形时晶界脆性相极易成为裂纹源,这是持久寿命偏低的最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不同条件下光与相干介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场与物质互作用过程的微观机制。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极端条件下的光场获取已成为可能,如超强的少周期超短脉冲。当此少周期超短脉冲与量子系统相互作用时又引发了许多新的物理现象,比如载波包络相位效应,因而给量子态操控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光场与相干介质相互作用时非线性效应的
Nb-Si基超高温合金以其高熔点、低密度、良好的高温强度等性能而成为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其低的室温断裂韧性和较差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合金化是改善Nb-Si基超高温合金力学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最有效的方法,而定向凝固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在Nb-Si基超高温合金中添加Ti、Cr、Al、Hf等合金化元素形成Nb-Ti-Si-Cr-Al和Nb-Ti-Si-Cr-Al-Hf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诸多结构或者物体表面经常会遭受到各类冲击物或者爆炸物等的冲击载荷作用。例如: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相撞的事故,飞机轮胎在跑道上滑行时卷起地面上砂石对底部舱门的冲击,飞鸟对于飞机风挡玻璃的撞击等等。因此在上述这些领域对材料和结构的防护性能都有着极大需求。在各个工业领域随着材料的迅猛发展,具有低密度、高强度、抗冲击性能优良等优点的轻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材料得到了研
姿态控制是航天器完成空间任务的前提和保障。目前,空间任务的难度愈来愈高,对地观测、交会对接、深空探测等太空活动要求姿态控制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和可靠性高等性能。然而,航天器自身具有的高度非线性和太空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姿态控制器的设计困难重重,传统的控制方案已无法适应诸多现代航天任务的要求。因此,为航天器设计符合新时代空间任务需求的控制方案势在必行。本文以齐次性理论、滑模控制和反步法为基础,在考虑外
实现复杂构件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已逐渐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性能提升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激光立体成形技术所具有的无模具、短周期、数字化、高性能复杂结构零件增材制造成形等优势,已使其逐渐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复杂构件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的一条重要实现途径。然而,对于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应用非常广泛的镍基高温合金,由于其大多数在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热裂敏感性,使得激光立体
在铝合金中引入过渡金属元素(TM)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这一点已经通过快速凝固技术(RS)和粉末冶金技术(PM)得到了证实。但是,这两种工艺的制造成本都很高,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因此,材料科学工作者一直在寻求一种全新的铸造铝合金,该合金可以通过传统铸造工艺在铝基体中获得大量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第二相。Al-4Ni-2Mn合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研究认为引入Ni元素可以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细小的
H(?)rmander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给出了由向量场构成平方和算子的亚椭圆性的开创性结果,对退化椭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Stein提出将齐次幂零Lie群上的分析用于研究偏微分方程的思想后,齐次幂零Lie群上偏微分算子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作为齐次幂零Lie群的特例Heisenberg群和其上的次Laplace算子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Heisenberg群与次椭圆算子
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以及优异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纳米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微纳米力学实验手段的局限性,原子模拟方法的限制和纳米碳材料自身结构的不完整性等问题,仅凭实验测量或原子模拟难以揭示较大分子结构的纳米碳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分子结构力学理论建立了纳米碳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
湿式摩擦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和汽车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变革,车辆、设备的功率、速度和载荷日益提高,湿式摩擦工况条件日益苛刻。传统湿式摩擦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受到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的约束,很难满足高速、重载等极端工况下的使用要求,亟需发展新型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和耐磨损等优异性能,采用碳纤维布作为增强材料,可
高温易氧化是制约碳/碳(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使用的最大瓶颈,抗氧化涂层技术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手段。Si C陶瓷涂层是目前最常用、研究最深入的抗氧化涂层体系。鉴于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对Si C陶瓷涂层的氧化行为有较大影响,需要对其展开系统研究,以充分发挥Si C基陶瓷涂层的潜能。本文以提高C/C复合材料表面Si C基陶瓷涂层抗氧化性能为目的,采用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