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颇受学者关注。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新月异,旅游流作为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旅游地的发展意义重大。狭义的旅游流是指旅游客流,作为旅游目的地如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形成市场所需的庞大旅游流是发展的关键。自2008年,两岸打破隔离状态,两地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始了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2011年开始实施中国大陆赴台湾自由行,进一步推动两岸旅游的发展,旅游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作用更由于与台湾的特殊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通过旅游极大地方便民众交流合作,加深了认知与理解,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网络采集、统计分析等方法,梳理台湾旅游发展概况,分析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的人口统计特征,运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变动指数等相关地理分析指标,从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的流量、流向、时间三个维度探究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特征及动力机制,并针对出现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为推动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从开放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开始,赴台旅游一直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在2010年开放中国大陆赴台湾自由行之后跃居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截止到2015年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均保持在第一名,在赴台湾旅游流数量上保持一定优势。(2)赴台旅游流的年际变动明显。自2008年到2016年,台湾入境旅游流的年际变动指数Y值一直呈不断变大趋势,说明台湾入境客流变动较大。从2008年的66.87%增加到2016年的134.39%,其中2011-2013年Y值稳定在100附近,与开放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密切相关。(3)中国大陆赴台湾旅游流来源广泛但不均衡。通过研究发现赴台旅游流的客源产生呈现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于与台湾的空间距离较近的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赴台游客比重超过10%;对于深处内陆地区的省市覆盖率不高,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符合距离衰减的规律。(4)赴台旅游流以两地间直游为主,将台湾作为唯一的旅游目的地,即将台湾作为终点型旅游目的地;以九份老街、西门町、台南孔庙、垦丁大街、台北车站、伯朗大道、士林夜市、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等级高、知名度高的景点为核心的旅游节点;赴台后以台北、高雄、花莲、桃园、新竹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以其为基营区开展周边游和环岛游的旅游运动路径,在全台湾形成不对称的、流向上多具有单向性的东西两带和南北两圈的空间格局。(5)赴台旅游流时间特征呈多状态变化。在台停留时间普遍较长,但多数集中在10天以内,为在台消费、购物等提供了契机;赴台旅游流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和季节变动,以春季夏季为赴台集中季节;在赴台月份选择上以4、7、11月最为集中,对台湾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挑战。(6)中国大陆游客的旅游需求是赴台旅游流的驱动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及相关的血缘、地缘关系是重要的拉动力,两地间政策支持是促进赴台湾旅游的重要支撑。
其他文献
本文从江北砾岩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胶结物主要化学成分分析、14C和ERS定年、δ13C和δ18O同位素分析、磁化率值分析等手段,探究了江北砾岩胶结形成年代、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数量紧缺的基本国情使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都市功能拓展区尤为突出。城乡建设用
学位
遥感对地观测依赖电磁波实现了不接触地表获得地表状态、变化及其位置等数据,探求电磁波与地面相互作用和随时间变化规律是遥感的本质内容,贯穿着从遥感信号、遥感数据、遥感信
相传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老师让同学们求“1+2+3+ …+100”的和,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急于把数字依次逐个相加,而是观察了题目一会后,就直接得出了答案:5050.老师非常吃惊,问小高斯是怎样算的.小高斯答道:“我找到一个迅速求解的办法,就是把整个算式再倒过来写一遍,然后把两式的对应数字相加,就会有1+100=101, 2+99=101, 3+98=101,… ,100+1=101. 这样
本文从色彩学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以色彩学基本理论为设计基础,探讨了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针对国内存在的现象提出问题,对一些概念进行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学生的作文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但是无法给其高分,我想这类作文的主要问题应该是缺色缺彩,无法打动批改者的心灵.如
文章以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对象,本着以推进长沙市经济和产业低碳发展的目的,以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和调整作为论文切入点,并重点有方法地对长沙市如何实现产业低碳发展进行了深
随着国务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推进,各地海域基准价格评估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海洋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有限且珍贵,不合理的开发将会导致海洋资源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对海洋资源的可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