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俄、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从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到“国民革命政党”、“工农党”、“人民民主政党”、“革命政治联盟”、“战斗革命联盟”,始终走不出多阶级政治联盟的判定,并从中体现出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一种去资产阶级化倾向。对改组前的国民党,共产国际将其解释为“多阶级革命联盟”,并强调其依靠“资产阶级民主派”,而避免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掩盖其资产阶级性质,拔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国民党改组后,共产国际向其提出发展为“工农党”的目标,并将这种“努力的方向”当作既成事实造成对国民党性质认识上的偏差,将武汉国民政府判定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认为资产阶级已经离开这个联盟;在大革命紧急时期,斯大林等人提出中国革命阶段论理论,结合共产国际提出的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总方针,来解释国民党作为革命联盟的分裂和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裂,把资产阶级的离去看作是中国革命进入更高阶段的标志。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去资产阶级化倾向的判定对其指导中国革命的影响是:第一,由于共产国际判定国民党为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将其视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维护统一战线不得破裂的前提下,共产国际虽然强调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但又有所妥协。第二,在国共党内合作形式下,共产国际拔高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从而高估了国民党的作用,低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重视对中共的扶助。第三,对国民党党内派系的划分虽然有助于认清了国民党内的阶级成分,但是机械地运用这种认识模式导致了对共产国际中国革命指导的不切实际。第四,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中国革命的非资产阶级发展方向成了苏联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对于国民党性质的判定开始很大程度地服务于苏联的国家外交目标和政治利益。这一方面的影响使共产国际和联共始终跳不出维护国共党内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这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