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合金钢由于其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而成为一种多用途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桥梁、舰船等基础行业。这类钢主要通过细晶强化和Nb(C,N)、V(C,N)等微合金碳化物/碳氮化物沉淀强化获得良好的强韧性。以超快速冷却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TMCP)可有效实现再结晶行为、相变行为和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的精确控制。为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合金钢由于其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而成为一种多用途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桥梁、舰船等基础行业。这类钢主要通过细晶强化和Nb(C,N)、V(C,N)等微合金碳化物/碳氮化物沉淀强化获得良好的强韧性。以超快速冷却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TMCP)可有效实现再结晶行为、相变行为和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的精确控制。为充分发挥新一代TMCP技术在微合金钢组织性能调控中的作用,需要明确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微合金化设计原理,阐明超快速冷却在再结晶行为、相变行为和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本文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Nb和V对奥氏体再结晶、相变和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阐明了超快速冷却在微合金钢组织性能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线能量对微合金钢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超快速冷却技术,实现了 Q460GJ钢的减量化工业试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微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建立了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单道次和双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 Nb质量分数为0.035%(以下简称0.035Nb)、V质量分数为0.05%(以下简称0.05V)、Nb质量分数为0.042%和V质量分数为0.05%(以下简称0.042Nb-0.05V)以及Nb质量分数为0.035%和V质量分数为0.10%(以下简称0.035Nb-0.10V)实验钢的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b微合金化可显著提高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和静态再结晶激活能,Nb的质量分数每增加0.01%,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增量ΔQDRX约为11.61kJ·mol-1,静态再结晶激活能增量ΔQSRX约为14.96kJ·mol-1。V对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基本无影响,但V略微提高静态再结晶激活能,V的质量分数每增加0.01%,ΔQSRX约为1.19KJ·mo1-1。(2)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明确了 Nb和V对奥氏体相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绘制了 Nb、V、Nb-V微合金钢的动态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结果表明,Nb微合金化显著缩小铁素体相变区间,扩大贝氏体相变区间,提高淬透性,0.05V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42%的Nb可使Hmax(理论硬度最大值)提高55.6HV。当冷却速度为0.5~5℃/s时,V对铁素体相变几乎无影响,当冷却速度大于10℃/s时,V具有促进贝氏体相变的作用,0.035Nb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的V可使Hmax提高5.7HV。(3)研究了 Nb微合金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VC在铁素体中的析出行为,阐明了超快速冷却在析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绘制了 Nb、Nb-V和Ⅴ微合金钢的 PTT(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Time,PTT)曲线。结果表明,0.035Nb 钢 PTT曲线的“鼻尖”温度在900℃左右。0.035Nb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的V基本不影响PTT曲线的“鼻尖”温度,但可以提高析出驱动力,使PTT曲线向左移动。0.05V钢PTT曲线的“鼻尖”温度在670℃左右,析出粒子尺寸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650℃等温5s时,尺寸在4~6nm之间的析出粒子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可以获得较大的沉淀强化效果。(4)基于新一代TMCP工艺,研究了冷却路径对微合金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减量化成分设计。在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研究了化学成分及工艺参数对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0℃终轧后空冷至730~770℃再超快冷至580~620℃工艺下,含Nb微合金钢均可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以细晶多边形铁素体为主,Nb在此工艺条件下析出充分,可形成大量的纳米碳氮化物,0.042Nb-0.05V钢较0.05V钢屈服强度可提升100MPa左右。V对强度提升的作用有限,0.035Nb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的V,屈服强度提高约为50MPa。(5)研究了 V微合金钢的焊接性能,明确了焊接热影响区强韧性控制机理。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V微合金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增加,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粗化。当焊接线能量小于30kJ·cm-1时,可获得优异的低温韧性;当焊接线能量大于30kJ·cm-1时,由于大块M-A岛组织形成,显著降低低温韧性。此外,Al2O3伴随MnS的复合夹杂物能够有效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具有改善焊接热影响区低温韧性的作用。(6)基于上述实验研究,进行减量化成分设计,实现了 Q345GJ钢升级Q460GJ钢的工业试制,性能完全满足目标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过表达SOCS3对西格列汀(SITA)在改善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以减轻棕榈酸(PA)介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PA与SITA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将HepG2分为4组:Control组,PA组,PA+SITA+pEX-RB-NC组和PA+SITA+pEX-RB-SOCS3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质的积聚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S
在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中,急倾斜层状矿体约占20%,而且随着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增多,急倾斜似层状矿体地下开采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这类矿床采用崩落法开采到一定深度之后,地压迅速增大,如何控制地压活动往往成为矿山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以弓长岭井下铁矿中央区上盘含铁带的深部开采为背景,研究这类矿床地压活动的原因与防控方法。论文主要完成以下6个方面研究:(1)现场调查了开拓、采准工程的地压显现部位,分析了巷道
网络流量分类是指将因特网中混合有各种应用的流量,按产生这些流量的应用协议进行分类。当进行二类分类时往往又可称为网络协议检测或网络流量识别。网络流量分类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网络监控与管理、流量计费、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对学术界来说,网络流量分类是高性能网络协议设计的基础;对运营商来说,网络流量分类是网络运营管理、网络发展规划、网络流量调度和高效能业务前瞻的依据,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调控制成为控制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方法旨在利用多个结构简单的智能体,通过信息交互组成一个大规模网络化系统来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对于多智能体系统而言,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需要建立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因而难以完成系统的协调、稳定性控制。由此,分布式控制方法应运而生,其鲁棒性好、灵活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使得该方法已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扩张导致的出行不便、道路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城市居民出行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改善公交线网运行效率低下、覆盖不均匀、居民出行舒适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吸引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是解决城市拥堵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关键。目前,对于公交线网评价及优化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然而在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车型
背景:在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先天缺牙中,涉及牙齿发育的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与大多数病因明确的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相比,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致病基因尚未完全确定。迄今为止,已报道的与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有关的基因有PAX9、MSX1、EDA、AXIN2、WNT1 OA、EDAR、KDF1、GREM2、LRP6和WNT10B等。EDA/EDAR/NF-κB通路是正常胚胎发育,特别是牙齿、毛发、皮肤和其他外
随着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并网逆变器连接到电网,并网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稳定性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以提高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为目标,深入研究了由逆变器控制系统非线性造成的双频耦合机理以及由硬件参数和电网参数不平衡造成的多频耦合机理,并且建立了逆变并网系统的频率耦合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弱电网情况下系统短路比低、本地谐波源多的典型问题,提出了阻抗幅值重塑方法
当地下硐室、巷道等处于高应力开挖环境时,外部异源扰动会改变岩石所处的应力场情况,从而引发岩石的大变形、大位移,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失稳破坏、岩爆等工程灾害。但是,已有的研究通常不考虑机械破岩振动、远源爆破振动、重型机械振动等频率较低的扰动对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而实际上,低频振动引起的循环微扰动作用诱发高应力条件下岩石损伤及破坏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研究循环微扰动诱发
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钒、钛元素的主要载体,由于铁、钛紧密共生,钒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钛磁铁矿中,铁与钒、钛无法通过选矿的方法进行分离。目前,高炉流程因其处理能力大、成本相对较低而成为处理钒钛磁铁矿的主流工艺,但仍然存在高炉渣中TiO2难以利用的问题。鉴于钛的碳化/氮化物可以较低温度下发生氯化反应,本文提出以钒钛磁铁精矿为原料,采用内配碳的方式对精矿进行还原和碳/氮化,继而通过磁选获
最近几年随着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开发,极大拓宽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利用范围,使得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达到目前的18.2%。然而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由于无法直接与电极实现欧姆接触,需要使用界面材料来对电极进行修饰以提高对电荷的提取效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对界面材料自身性能的改性和提高界面与活性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对界面进行改性的基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