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乘客感知的公交线网优化及车辆配置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扩张导致的出行不便、道路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城市居民出行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改善公交线网运行效率低下、覆盖不均匀、居民出行舒适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吸引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是解决城市拥堵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关键。目前,对于公交线网评价及优化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然而在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车型及车数配置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公交网络的设计者大多从管理者角度去进行公交网络设计,并没有完全站在乘客角度考虑乘客需求,同时在设计公交线路时,大多忽略了车型优化对于公交网络整体优化的作用。鉴于此,本文结合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需求特点,设计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共交通线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系统,并且提出了相应科学有效的公交车辆配置方法。本文针对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点,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结合图与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共交通网络线路设计及其运营过程中的车辆配置问题,建立了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根据数学模型的特点,利用图论及智能优化方法,开发了相应的求解算法,通过仿真技术对现实数据进行了处理,对比验证了构建与求解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提出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交线路综合评价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优化方向;第二部分介绍了TransCAD公交需求预测方法并进行了目标区域的平台仿真,为后续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数据准备;第三部分针对整体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了全网整体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并进行了车辆配置问题研究;第四部分针对公交需求增加场景下新增站点优化问题建立了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车辆配置问题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交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乘客感知视角的公交线路满意度细分,刻画了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可靠性等性能指标,针对传统公交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乘客感知视角的普适性因素权值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组数据作为先验样本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测试与验证,从而获得可供推广的城市公交线路综合评价AHP-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以沈阳市某区域多条公交线路为例进行乘客敏感因素数据的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充分反映以乘客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的同时,降低了主观评价的随意性,给出了公交线路服务质量的改进方向。(2)提出了基于TransCAD的现实公交需求预测模型。该问题研究对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以当前目标区域公交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TransCAD软件搭建模拟仿真平台,建立了目标区域的公交数据库;另一部分,以目标区域未来公交数据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目标区域基年及规划年居民公交出行需求特点,以“四阶段法”为核心思想,构建了规划年目标区域公交需求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目标区域基年与规划年公交出行仿真数据,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3)提出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多目标公交网络设计与频率设置问题(Transit Network Design and Frequencies Setting Problem,TNDFSP)模型。以现实中乘客感知的敏感因素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公交网络设计、发车频率以及车型配置问题。根据现实中乘客敏感因素数据结果,设置了模型优化评价指标,建立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同时对线网优化以及车辆配置进行求解。为了验证该TNDFSP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引入经典Mandl模型与其他文献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运营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对于提高直达率以及降低拥挤度等方面更加有效。最后,通过沈阳市目标区域优化前后的实例对比,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优化结果在实际道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提出了公交需求增加情景下的TNDFSP模型。以城市的快速扩张为背景,以公交空白区为研究对象,从增加线路以覆盖新增站点的角度,建立了考虑乘客感知的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可以覆盖公交网络设计中所有可能路径的交叉和变异的求解方法。该模型极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线路不被破坏,并简化了优化求解过程。同时,通过三类沈阳市目标区域规划年出行乘客实际情景下的公交线网乘客感知指标对比,其中包括基于当前公交线网的指标数据、使用加车方法满足公交需求情况下的指标数据以及新增线路优化模型求解后的指标数据对比,共同验证了基于新增站点的公交线网优化及车辆配置模型及其智能优化求解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回顾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tumor,D-TSGCT)的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为D-TSGCT的诊断和治疗预后提供参考。2.通过研究D-TSGCT中骨破坏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中CD14阳性(CD14+)和CD14阴性(CD14-)细胞的不同特点,初步探讨D-TSGCT骨破坏的相关机制
氢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满足人们未来对社会生活的更高要求。电解水析氢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制备氢气的方法,然而电解水析氢反应同时伴随着析氧反应(OER)。由于OER反应过程是四个电子-质子反应过程,导致OER反应动力学缓慢,严重阻碍了析氢效率。虽然目前Ru O2和Ir O2等贵金属催化剂已经表现出非常优异的OER催化性能,但是由于贵金属高成本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因此,设计高效、
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通用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照明应用场合的快速发展,作为发光二极管照明产品的核心部分,LED驱动电源在延长照明产品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节约能源消耗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D驱动电源在上述的应用场合中需要实现三个功能:功率因数校正、输入和输出的电气隔离以及多通道恒流输出。为了提高照明系统的性能,除满足以上三项基本功能外,L
随着医学影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以及模态的不断更新,医学界对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人工智能(AI)作为信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将为精准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理念,而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是其中最先实现突破和爆发的领域。本文在学习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医生的临床需求,以数字病理和PET/CT为主要实验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数学、图像处理、医学等知识理
溶质偏析是钢铁连铸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严重的铸坯溶质偏析一般伴随着疏松、缩孔及夹杂物聚集等缺陷,并对铸坯质量及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研究钢液多元体系凝固各溶质组元的偏析特性,探索影响凝固前沿溶质再分配及偏析的因素,将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溶质偏析的形成机理,这对钢铁生产中溶质偏析的控制及铸坯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建立了考虑凝固相变及多组元间相互作用的钢液凝固溶质分配系数计算模型,深入
本研究对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儿少期患者头颈部缺损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影响儿少期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评价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儿少期患者下颌骨缺损的远期效果以及对面中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研究一影响儿少期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儿少期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材料与方法:选择1999年5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
目的:探究过表达SOCS3对西格列汀(SITA)在改善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以减轻棕榈酸(PA)介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PA与SITA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将HepG2分为4组:Control组,PA组,PA+SITA+pEX-RB-NC组和PA+SITA+pEX-RB-SOCS3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质的积聚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S
在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中,急倾斜层状矿体约占20%,而且随着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增多,急倾斜似层状矿体地下开采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这类矿床采用崩落法开采到一定深度之后,地压迅速增大,如何控制地压活动往往成为矿山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以弓长岭井下铁矿中央区上盘含铁带的深部开采为背景,研究这类矿床地压活动的原因与防控方法。论文主要完成以下6个方面研究:(1)现场调查了开拓、采准工程的地压显现部位,分析了巷道
网络流量分类是指将因特网中混合有各种应用的流量,按产生这些流量的应用协议进行分类。当进行二类分类时往往又可称为网络协议检测或网络流量识别。网络流量分类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网络监控与管理、流量计费、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对学术界来说,网络流量分类是高性能网络协议设计的基础;对运营商来说,网络流量分类是网络运营管理、网络发展规划、网络流量调度和高效能业务前瞻的依据,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调控制成为控制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方法旨在利用多个结构简单的智能体,通过信息交互组成一个大规模网络化系统来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对于多智能体系统而言,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需要建立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因而难以完成系统的协调、稳定性控制。由此,分布式控制方法应运而生,其鲁棒性好、灵活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使得该方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