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减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干预路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适当的消费方式造成的资源过耗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塑料的过度消费是加剧白色污染蔓延的元凶之一,关注消费者的塑料购买和使用行为,并采取有效行动改善公众的塑料消费行为对缓解这一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在行为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政策干预被普遍认为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塑造,干预的效果应当基于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的深入理解。因此,在研究公众减塑消费行为的干预过程中,有必要引入个人心理因素,构建一个以公众减塑消费的心理特征为基础的政策干预路径和策略体系。减塑消费行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依据问题提出-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的技术路线,以公众减塑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经典的行为理论,构建公众减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实证数据,对公众减塑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因素的调节效应进行深刻的探究,辨别了公众减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构建政策干预减塑消费行为的路径和具体的实施策略。实证结果表明减塑消费行为受三类因素的共同影响:第一,消费者个体的心理特征变量直接或间接通过减塑消费行为意向进而正向影响减塑消费行为,这些个体的心理特征变量包括具体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道德规范、感知行为有效性和感知行为控制。第二,减塑消费行为意向能够正向预测和解释减塑消费行为。第三,不同的政策工具在减塑消费行为意向和减塑消费行为之间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结合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基于消费者心理特征变量与行为意向向行为转化过程的两条干预路径,并提出4点引导和改善公众减塑消费行为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运气论证(或运气反驳)是用来反驳意志自由论自由概念的一个工具。运气论证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行动者的行动是被非决定的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意外等导致的,行动者对其行动没有充分的控制,因此也无法对行动负道德责任。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二:首先,对运气论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分析是否存在将能动性,即控制的来源的还原论和非还原论解释整合起来的可能性。第一章主要阐释运气论证的背景和重要概念。第二章主要
学位
人口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出给农村老人带来了压力:面对子代的流动,他们一般面临着两种规划:或留在农村,成为留守老人;或跟随子女迁移,成为流动老人。但笔者在接触和访谈农村老人时发现,对不少农村老人而言,留守和流动都不是固定的状态。他们的老年生活处于频繁变动中,往来于城乡之间。“养老”并不是静止的,老人还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流动时期。因而本文结合了“留守”和“流
学位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想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将基层矛盾和纠纷都化解在基层则需要依靠居民自治,但是当前居民自治存在动力不足、参与不足等困境,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政策背景中,社区党建引领成为解决自治难题、促进社会交往、提供社会服务的保障,党建引领成为促进居民自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政党-社会关系分析视角出发,以H市J小区的实践经验为案例探讨党建引领促进居民自治的机制。J小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党建引
学位
农村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最基础的环节,在普及知识、传承乡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政策和村庄社会变革,农村小学从嵌入走向悬浮,组织功能不断弱化。农村小学作为教育性组织缺乏资源自我生产能力,必须依赖于其他主体的资源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村庄作为最主要的资源供给方对农村小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三者之间资源交换关系的分析,比较农村小学在何种资源依赖关系中能更好发挥组织功能。本研究以资源依赖理
学位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意向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意向性是心灵哲学的核心术语,一般来说,人的感知、思想等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或关于其对象或事态的能力,这种指向性或关于性就被称为意向性。中文屋论证提出后,人工智能和意向性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人工智能意向性问题的争论,有学者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何为意向性;二是人类在行动之前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即自我觉知问题;三是
学位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治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传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过程中,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带头自上而下布局和落实治理措施。而许多研究表明,公民对疫情的认知和应对是疫情防控和化解危机的社会基础。公民个人在疫情期间采取防护行为,不仅是公民参与疫情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了解目前公众在
学位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单位,是老年人实现安享晚年的动力源泉。社会变迁背景下,家庭代际责任的传递模式和表达方式发生着嬗变,老年人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个体化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生活在H大学中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来收集资料,旨在探索、归纳老年人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和个体化实践的主要路径及特点,考察个体化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主要发现:第一,“入嵌”过程是对传统家庭模
学位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头号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加等现象都警示人类应当加快行动,因而各国都将绿色环保议题提上议程,如我国就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在社会上掀起了节能减排的环保行动热浪。作为社会行动规范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公共组织对社会风气和大众行为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所以,打造绿色环保的新型社会就应当以公共部门雇员绿色行为为抓手,首先建设好绿色公共组织。因此,如何激
学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在持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构建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力求通过优化队伍、改善服务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公务员在国家治理变革的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务员的主动担责行为,即主动挑战现状并改进组织政策、流程与工作方法的行为,关系着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工作的质效,也是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推手。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公务员主动担责行为具
学位
当前我国正面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治理困境,面对后疫情时代高度复杂的风险社会环境,亟须从基层社区层面克服脆弱性、抵御风险,进而促进社区治理绩效的提升。韧性治理理论高度重视社区系统抗逆力和自适应能力,对解决复杂型风险和叠加型危机具有指导作用。秉持“理论研究—提出假设—实践检验—对策分析”的研究思路,选取治理经验较为丰富的武汉市佛祖岭街道辖区内社区作为调研对象,在借鉴韧性治理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绩效管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