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作为历代古都,曾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关于北京园林的研究专著更是不胜枚举,尤以曾经作为主流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讨论最多,公共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之一,在北京园林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形成较为系统详实的理论专著。而历史上,在北京城内、城外均出现过具备公共游览功能的园林,供百姓游览。并且这些具有优美自然风光和蕴含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园林共同构成了北京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传承北京文化和北京精神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和市民文化生活的提升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本文以时间为序,系统梳理出北京公共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理论结合实际,在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历史上的公共园林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性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公共园林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重点对中国古代公共园林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第二部分,系统性研究。以北京公共园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按照时间线索归纳出不同历史阶段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情况。根据北京公共园林的生成特点,分别对分布在北京内城、外城、近郊、远郊的公共园林进行考察,其中重点分析北京内城最大的一处公共园林——什刹海地区。主要从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演变及与历代城址变迁的关系中,总结出什刹海历史公共园林的特征,即如画的自然风景、最佳的观景视廊、珍贵的历史遗存、传统的街巷格局、众多的豪宅寺庙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而对于内城东南角的泡子河和西南角的太平湖两处由护城水系而成的公共园林的分析,主要从满足内城排涝功能和绝佳风景的角度两方面进行评价。另外,结合实例对外城坑塘遗址公共园林、近郊河湖水系公共园林以及远郊名山寺庙公共园林分别进行考察。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北京公共园林的空间特色是山水空间、人文空间和园林艺术空间的综合体现。从园林的公共性的视角分析北京园林的公共化演变,了解北京历史上的皇家园林、祭坛园林、王府花园、寺观园林在“公园开放运动”的影响下,相继出现了由“私”到“公”的历史转型,逐渐实现了从专制集权向公众开放转换、从封建文化向现代文明的迈进。总结历史经验,说明公共园林的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因此,对于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和演变的探讨更加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探讨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演变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提出对公共园林建设的要求,说明公共园林的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随着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城市中具有游览功能的、开放的公共园林地段对当今的城市格局和城市开放空间的构建和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构建,丰富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应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古代历史遗存的同时加强管理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