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枪鱼作为一种高营养、高价值的水产资源,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金枪鱼渔业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全球金枪鱼主要鱼种渔获量从1950年的39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峰值424万吨,增长了近10倍。2010年,金枪鱼主要贸易鱼种的渔获量占金枪鱼和类金枪鱼的总渔获量(含剑鱼和旗鱼)的66%。其中主要捕捞种类为鲣鱼和黄鳍金枪鱼,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5%和29%。金枪鱼主要鱼种的渔获量主要来自太平洋,其次是印度洋和大西洋,少数来自南大洋。其中鲣鱼、黄鳍、大眼、长鳍金枪鱼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南大洋。南大洋的主要鱼种几乎全部为南方蓝鳍金枪鱼。金枪鱼主要的捕捞者主要是亚洲各国,其中日本、印尼、中国台湾、菲律宾、斯里兰卡的渔获量最多。日本的渔获量于1970年达到峰值,其渔获量为661,045吨,占当时全球金枪鱼总渔获量的48.9%。但是1970年以后,日本的金枪鱼渔获量急剧下降,而其他国家的渔获量逐步上升,近年来日本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世界金枪鱼的养殖业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主要的养殖国家有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等,养殖品种主要为蓝鳍金枪鱼。金枪鱼主要的消费市场有日本、欧洲及美国等地。其中日本是最大的金枪鱼消费国,其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在金枪鱼的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的水产品消费历史十分悠久,其消费的水产品资源高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金枪鱼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资源,一直以来也很受欢迎。日本早期便已开展了金枪鱼渔业,绳文时代的金枪鱼渔业主要是“杆钓”渔业。之后曳绳钓、定置网、延绳钓相继出现。日本的金枪鱼捕捞情况(主要包括蓝鳍、长鳍、黄鳍、大眼金枪鱼等,不含鲣鱼渔获量)变化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段为1956年到1970年,其间日本的金枪鱼生渔获量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段为1970年至今,其间在1970年到1985年缓慢增长,之后出现了衰退趋势,到2012年与1985年相比下降了约47%。80年代后半段到90年代前半段,在日本金枪鱼渔获量下降的时期,日本的金枪鱼进口量却开始激增。日本冷冻金枪鱼的进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台湾、韩国、中国。生鲜金枪鱼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则是印尼、台湾、澳大利亚等。日本的水产品流通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日本渔业协同组合和批发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水产品流通中,加工品从生产方流向消费方的过程中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这种中间过程的流通大致分为两种:经过批发市场的流通以及不经过批发市场的流通。日本的金枪鱼流通也具有上述特点。在不经过批发市场的流通中,“整船买卖”是其不同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流通方式。“整船买卖”流通体系的主要的买卖主体是金枪鱼捕捞公司、“整船买卖”公司、代理公司(筑地市场的批发商)。其流通路线是,由金枪鱼捕捞公司不经过批发市场,直接将渔船上的全部渔获物卖给“整船买卖”公司,然后由“整船买卖”公司将渔获物卖给批发商、零售店和连锁超市之类的代理公司,最后卖给消费者。近年来“整船买卖”的贸易数减少,而传统的市场流通的投标拍卖的形式开始增加。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金枪鱼市场的萎缩我国的金枪鱼捕捞作业开始于1988年,相对于金枪鱼主要捕捞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期。结合日本金枪鱼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及特点,我国的金枪鱼国内市场的开发可以从打造饮食文化及提高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来展开。针对金枪鱼的流通体系,日本形成了市场内流通、市场外流通,以及“整船买卖”这种特殊的市场外流通机制。各种流通体系有其各自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金枪鱼流通还未形成完善的流通体系,因此在发展金枪鱼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依据自身特点,在摸索中前进。此外,日本的批发市场运营模式与渔协的运营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结合目前我国批发市场及渔业管理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我国可以借鉴其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