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与心理健康之间关联的范围及其程度等问题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重要研究课题。贫困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定的、有相当数量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往往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的人格和行为作为其生存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正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的目光。本研究从切实关爱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结合人格心理学理论的整合性发展,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各成分的关系。
研究一选取符合条件的258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并按一定标准区分出优秀贫困大学生组与一般贫困大学生组,从他们的个人奋斗的目标出发,考察其目标冲突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查冲突性和差异性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秀组的目标冲突性显著低于一般组;优秀组的目标差异性显著高于一般组;优秀组的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得分也显著高于一般组。个人奋斗的冲突性、差异性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研究二以13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分组标准同研究一,从个人奋斗维度的角度,分析比较优秀组和一般组在个人奋斗的目标承诺、目标投入、实现可能和目标进展四个维度的差异,并结合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考察个人奋斗各维度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秀组的个人奋斗的各维度得分都显著地高于一般组;两样本在主观幸福感上的显著差异再次被验证,即优秀组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而其消极情感得分显著地低于一般组。个人奋斗的各维度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能否通过操纵控制相关认知,来改变个体个人奋斗各维度水平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实验选取80名贫困大学生被试,40名为控制组。经过试验操作,结果显示,实验组个人奋斗的目标承诺、实现可能、目标进展几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目标投入这一维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实验组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可见,同样为贫困大学生,其个人奋斗和主观幸福感也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个人奋斗影响主观幸福感是肯定的,但具体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如何,仍有待于以后的研究做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