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问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创了胰胆疾病的新领域,随着近年医学影像学、医学材料的迅猛发展,ERCP已不再局限于“造影术”,括约肌切开、取石、扩张、放支架引流等ERCP相关治疗技术也逐渐开始涌现,ERCP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诊治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是诊断性ERCP还是治疗性ERCP,均属于有创性技术,出现某些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有少部分甚至是致命的。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RCP pancreatitis,PEP)及高淀粉酶血症(Post ERCP Hyperamylasemia,PEH)为发病率最高且最受关注的疾病,随着目前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数量增多,治疗性ERCP的难度加大,PEP及PEH的发生率仍高居不下,如何预防其发生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药物预防措施已经取得效果,其中吲哚美辛栓与生长抑素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两种药物,吲哚美辛栓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预防PEP,但是作为临床上治疗胰腺炎的常用药,生长抑素也广泛被用于PEP的预防中,且多项RCT研究证实有效,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的疗效对比研究较少,关于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在临床预防PEP及PEH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续住院的患者中,将符合行ERCP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别为吲哚美辛组和生长抑素组,吲哚美辛组术前30分钟给与100mg吲哚美辛纳肛,生长抑素组术前30分钟静推生长抑素250μg,术后继续给与生长抑素250μg/h泵入11h。在术前术后分别评估每位患者是否存在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与操作过程相关危险因素,最后计算出每组具有相应危险人数以及各组行ERCP的病因,计算有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临床效果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两组淀粉酶值、肝功能水平、PEP的发生率、PEH发生率、PEP临床严重程度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并计算有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是使用SPSS 24.0进行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其中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类型本研究共纳入134名患者,其中4名患者因术中无法插管或无法耐受手术退出该研究,最终有130名患者纳入统计,其中吲哚美辛组66例,生长抑素组64例,两组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以及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方面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淀粉酶、肝功能和平均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值和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淀粉酶值分别为(57.50±18.29)U/L,(58.67±18.58)U/L,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吲哚美辛组血淀粉酶值分别为(314.29±216.73)U/L,(178.29±98.26)U/L,生长抑素组分别为(227.45±155.42)U/L,(111.79±53.34)U/L,两组术后6小时及24小时血淀粉酶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01)。3.发生PEP、PEH人数此次研究共有10(7.69%)人发生PEP,其中吲哚美辛组6(9.09%)人,生长抑素组4(6.25%)人,两组发生在PEP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研究共有16(12.31%)人发生PEH,其中吲哚美辛组10(15.15%)人,生长抑素组6(9.38%)人,两组发生PEH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本中心随机对照实验中,围手术期微量泵泵入生长抑素的方法在预防PEP及PEH方面与术前吲哚美辛栓纳肛疗效相似。2.本中心围手术期泵入生长抑素较吲哚美辛栓纳肛更能明显减低ERCP术后血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