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腰椎牵引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我院骨伤二科自行研制的床边腰椎牵引器多体位、多角度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传统翔宇YHZ-V骨科牵引床的疗效的比较,探索我院自行研制的床边腰椎牵引器多体位、多角度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推广的可能性。  方法:将符合临床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病例纳入研究,共6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单双数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组间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突出方向),治疗组给予我院骨伤二科自行研制的床边腰椎牵引器多体位、多角度个体化牵引治疗,选取合适俯仰体位、牵引绳角度、牵引重量、上身侧屈和旋转方向及角度等牵引参数。原则上要顺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顺势牵引。当腰椎过伸时采用俯卧位,固定束带固定下胸廓处,牵引束带固定于髂嵴上缘,小腹处垫枕使骨盆略抬高,牵引绳暂与腰椎纵轴成l0PoP-15PoP角从臀上牵引;如果生理曲度变小、平直,甚至反弓时采用仰卧位,捆绑位置同前,牵引绳暂与腰椎纵轴成25PoP-35PoP角从臀下牵引。由于老年患者耐受性偏差,对于腰椎反弓需要俯卧牵引治疗的患者,不必机械地强求俯卧位,可酌情先仰卧牵引一段时间再调整为仰卧牵引。当突出呈根肩型时,上身向患侧侧屈,根腋型时向健侧侧屈,根前根肩型时向患侧侧屈、患侧旋后,根前根腋型时向健侧侧屈、患侧旋后。牵引过程中根据患者牵引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动态调整牵引俯仰体位、牵引绳角度、牵引重量、上身侧屈和旋转方向及角度等牵引参数,寻找出最佳牵引参数并记录下,为下次牵引调节做准备。总之,该牵引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对照组予翔宇YHZ-V骨科牵引床牵引治疗,患者取常规俯卧位牵引,骨盆固定带与下肢成约15PoP~20PoP夹角。两组均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选取调节牵引重量,约从患者体重的1/3-1/2开始,逐渐增加至病人能承受为度,牵引时间20min/次,1次/天,2周为1疗程。  结果:临床疗效参照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指标主要参考改善率,牵引后治疗组平均改善率为89.32%,显著高于对照组81.22%,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Ridit分析, A一REA治疗=0.5735,A一REA对照=0.4157, U=2.1124, U0.05=1.960,U>U0.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参看两组A一REA,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较好。  结论:自行研制的床边腰椎牵引器多体位多角度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骨科牵引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学习频频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们大多从学生方面着手,讨论、总结如何给学生分组,学生组内如何分工等等问题。本人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让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合作学习内容也应该是有选择的。   一、选择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是观察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摘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实二者都具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共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智力开发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注意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
【摘要】在教学中了解到,很多同学对数学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总觉得数学深奥抽象不好学,因而其缺乏足够的兴趣。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培养激发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乐于学习,则数学不但好学,而且生动有趣。【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寓教于乐。   (一)上好起始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准备一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找资料,力图使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的场面,听到学生说“我
【摘要】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探究点”的寻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准探究点呢?文章结合数学课堂实践对激发探究思维兴趣,正确定位探究思维含量,有效创设探究情景,准确把握探究深广度等等作了有益的思考。【关键词】数学探究创设有效兴趣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探究?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如何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的积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