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水解蛋白液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水解反应,需进一步浓缩方可利用。由于热浓缩成本较高,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蛋白液浓缩为目的的活性污泥水解蛋白液深度处理研究。首先对水解蛋白液的水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需要去除的污染物,确定了以机械过滤——微滤(超滤)——反渗透为主的集成膜技术处理方案。实验确定了操作参数,建立了浓差极化模型。实验考察了微滤对水解蛋白液中悬浮物、固体颗粒和胶体的截留效果,研究了运行过程中膜性能变化的情况,探索出能够维持稳定膜性能的操作方法。微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工作120分钟,反冲洗1分钟,正冲洗3分钟的操作方式能够维持膜良好的截留和透水性能。MOF503微滤膜的产水浊度在0.2NTU以下,SDI小于3,满足反渗透的进料要求。操作压力为0.06MPa时,MOF503的渗透通量稳定在32L/(m2.h)左右。当膜污染严重导致冲洗效果不好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对膜进行清洗,通量恢复较好。UPIS503超滤膜仅能截留水解蛋白液中的少量蛋白质,透过液蛋白浓度基本不变。在本实验范围内,认为超滤不能用于浓缩活性污泥水解蛋白液。用RE1812-50和ULP1812-75两种反渗透膜对微滤透过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这两种膜对蛋白质都具有良好的截留性能,对蛋白质的截留率都在99%以上。当操作压力为0.9MPa,操作周期为120分钟时(其中包括1分钟的正冲洗),ULP1812-75的通量稳定在162.6L/m2.min左右,对蛋白质的截留率在99.9%以上,透过液蛋白浓度低于0.006%。经过水洗后通量恢复率为86.7%,可持续使用,但碱洗后通量恢复率仅为91.3%,效果不理想有待改进。建立了压力驱动膜过程中的浓差极化模型,解释了反渗透过程的浓差极化现象,并具体分析了反渗透处理活性污泥水解蛋白液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机械过滤——微滤——反渗透为主的集成膜技术浓缩活性污泥水解蛋白液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