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法认为,“程度副词+名词(以下简称/副+名)”是违背语法规则的一种语言现象。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副+名”结构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理解和广泛应用。本文是针对现代汉语中的“副+名”构式而进行的一项定性研究。作为一个备受争议却又被广泛应用的语言现象,研究者主要应用构式语法,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其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它的内在结构关系以及它在人的语法体系中的地位。作为本项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式语法理论包括很多分支。本文对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理论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构式语法不仅为构式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扩大了构式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关注构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关注构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这能更好的解释一些语言现象。本研究认为,构式的基本义或者构式义来自于一些核心词汇的意义,这些核心词汇被频繁用于该构式或者与该构式相联系的图式层次不同的各构式。它们构成构式的基本意义,并通过构式义反映人对现实世界场景的原型识解。此外,以使用为基础的构式语法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语言创新现象,而且这种解释更符合语言实际。研究发现,“副+名”构式是“副+形”构式的一个扩展。“副”对整个构式提供了一定的“程度义”。我们认为“副”、“名”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种构式背景下的压制关系。这种构式的构式义是“在某种程度上属性”,意思是继承了“副+X”构式的结构类型,而对该构式的认知基础是认知转喻。一个名词,为了进入该构式,必须有突出的规约属性。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些专有名词依靠突出社会文化含义进入到该构式中,一些表类别的具体名词通过强调其表类别的属性也可以被接受,而大量的抽象名词最容易进入该构式。随着语言的使用,大量的抽象词的名词成为名形兼类词而被人们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