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个体与社会的美好生活。道德教育要真正以学生的美好生活为价值取向,就要关注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维护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生动性,营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生成的合乎人性的环境,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体的道德交往。对中小学生来说,学校生活是其整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那么,校园生活在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中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毋庸讳言的是,不管正确与否,教师的声音占据着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无处不在”的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发展(包括道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笔者以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在师生交往中的语言必须具有“专业性”。这种“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语言必须具有“善的品性”——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包括四章内容:
一章界定了师生交往中的“教师语言”,简述了教育实践中教师语言之“善”的流失,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论述了教师语言之“善”的思想基础,语言之善的主要特征,也就是从语言的思想根源和表现特征两个方面概述了“何谓教师语言之善”。
第三章从教师语言之善的反面——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语言暴力”,来分析“语言暴力”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探讨了回归教师语言之善的对策。即让教师首先形成一种反思的习惯,修炼一种师生交往中的教育机智,并掌握让语言具备善的品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