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语言技巧流损会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之后,语言磨蚀就被正式确立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会议后的30年来,语言磨蚀这一新课题得到了众多语言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而且许多语言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不同的语言工作者对“language attrition”亦有不同定义。我国的语言工作者根据自身对“attrition”一词的理解的不同分别将其翻译成“磨蚀”、“磨损”、“耗损”、“损耗”、“耗失”、“流损”等。所谓“语言磨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的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亦可指操母语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而产生的母语技能退化和丧失的现象。虽然我国不乏投身于语言磨蚀领域的语言工作者,但是与外国如火如荼的研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译介阶段。在我国,高耗时低效率的外语习得现象是外语教学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在缺乏外语输入的汉语环境下,如何有效的习得外语,并保持已习得的外语能力将会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及启示。语言磨蚀可以在不同层面发生,同时在不同层面发生的语言磨蚀速率又有所不同。本文以汉语环境下的高水平英语习得者的英语磨蚀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⑴在外语停止使用的前期,英语哪些层面收到影响?⑵未磨蚀前的外语输入强度是否会影响之后的语言磨蚀?⑶动机是否会对语言磨蚀产生影响?如果是,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停止使用英语的磨蚀前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词汇和笔译(汉译英)方面的测试,并根据问卷调查和测试的结果对被试者再次进行访谈以总结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磨蚀情况,并进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和研究。问卷调查、词汇和笔译方面的测试及访谈的结果显示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在语言磨蚀前期已得到很大磨蚀,在词汇方面突出表现为形近词辨析错误、同义词或近义词语义辨析错误和拼写错误。在笔译方面,错误主要集中在近义词词汇误用和语法方面,其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和倒装句式是被试的错误“高频区”。通过对被试者的语言磨蚀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母语和英语的差异是导致语言磨蚀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语言技能的受蚀顺序还表现出明显的回归倾向,符合倒退假说。综合性动机相较于工具性动机更有利语言学习者保持较高的外语水平,并抵抗外语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