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县等地的哈尼族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首民间叙事长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濒危的传统文化事项获得了继续生存与发展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墨江县文化部门对《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开展了收集整理记录工作。这首长诗是哈尼族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以哈尼族碧卡方言演唱,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该作品用诗歌体语言,以大段唱词抒情写意,采用丰富多彩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以主人公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这对青年男女的出生、成长、相识、相恋、结婚以及他们为维护哈尼百姓的利益而牺牲的情节为主线,讲述了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追求爱情、争取自由、为群众的生存挺身奋斗的故事。长诗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布局、语言特色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能搜集整理出来,由原来的民间艺人口头演唱传承发展到现在的按照定型的文字版本传承,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政府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民间艺人的艰辛付出。20世纪90年代前,《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还未正式出版,在民间很少有人传唱,也很少有人去听,因而长诗已处于种十分濒危的状况。1995年,在政府部门的苦心筹措下,《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第一版得以出版。1999年,2009年又分别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作为一部民间文学作品,《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是一部几经修改加工,从哈尼族的口头相传,经文艺工作者之手,向哈尼族以外的民族流传的作品。这几经修改的过程造就了《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伊》的三个文字版本,这三个版本在场景性描写、生产习俗展示、内容衔接、修辞方式运用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然而这三个文本的整理出版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认,《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能登上“国家大舞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在民间进行普及,对长诗不断整理出版的工作也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事项,这一叙事长诗当然也会遇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如何发展和传承的难题。在进入非遗文化场域后,《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生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长诗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在现代化背景下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更多更好的创新,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哈尼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更加得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