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和农业大省,截止到2011年末总人口10489万人,常住人口9388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230万人,占总人口的59.39%,即使未来几十年城镇化快速发展,乡村人口下降到30%,仍然有3千多万人口将长期居住在乡村,且自古以来河南乡村聚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聚落形态具有均质性和明显的松散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体量风格彼此相似、村民相互之间生活及文化分享性较高,村民自建房的随意性。因此乡村聚落作为村民长期聚居生活的场所、乡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载体和容器,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迎来了革新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新农村建设使得乡村聚落各个层面原有的形态结构逐步开始解体,沿街建房、空心化、迁村并点、中心村建设及旧村整治等现象逐渐增多,而重构整合规划的新形态结构却兼融合理与冲突,代表进步也潜在着危机,其中诸多的环境、资源问题和大量的并发症,已经成为束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实体的创造,更重要的是乡村社会文化、生活行为、空间多样性及丰富性的发展,并与具体的气候、地理、文化和历史相呼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并发生波动的新乡村聚落。本文正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结合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来对乡村聚落进行研究。选取河南省内新县的乡村聚落整治、息县的新村建设、台前县和漯河市郾城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为调研对象,通过对河南乡村聚落形态的构成要素和内涵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乡村聚落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和各调研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现状整理分析,探寻其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运作机制,剖析其中内在各种现象的规律性和地域性。其目的是从河南乡村聚落的发展进程中,了解如何引导人们面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的整合与建设,以期望保留、恢复、发展乡村聚落特有的健康生活景象,节约社会成本,改善居民的生活,延续乡村文脉,并为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促进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