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由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设计存在某些缺陷,旋转平台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虽然旋转平台型假体相对于固定平台型假体有理论上的优势,但在临床疗效上是否同样具有优势目前尚无定论。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出发,对我科接受固定平台型假体和旋转平台型假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早期临床疗效,并分析各种影响TKA术后疗效的因素。
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由同一组医生使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方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实施初次TKA手术、且术后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的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符合标准的40例(62膝)实施TKA患者的病历分成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进行复习并统计相关资料;通过电话联系、来院复诊等方式进行术后随访。采用HS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两种假体术后早期疗效的差异,并分析各种TKA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①完成随访:固定平台组20例32膝,旋转平台组20例30膝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固定平台组4~38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旋转平台组4~36个月,平均随访19.1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疾病病程长度、住院天数及随访时间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平均HSS评分:固定平台组由术前的47.7分上升到随访时的84.7分,旋转平台组由术前的48.6分上升到随访时的86.2分;平均膝关节ROM:固定平台组由术前的72.4°上升到随访时的105.1°,旋转平台组由术前的75.9°上升到随访时的106.7°。③各组自身比较:随访时的HSS评分及优良率、膝关节ROM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提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间比较,术前及随访时HSS评分及优良率、膝关节ROM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④并发症:固定平台组出现髌韧带损伤1膝(3.13%),膝关节痛2膝(6.25%),关节僵硬1膝(3.13%);旋转平台组出现侧副韧带部分损伤1膝(3.33%),伤口脂肪液化1膝(3.33%);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出现对术后疗效有明显的负面影响。⑤术后疗效自身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术后疗效与患者术前HSS评分、疼痛及功能得分正相关,而与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指数、病程长度、住院天数等不相关。
结论: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均获得很高的膝关节评分和优良率,早期疗效均满意,但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远期结果尚需对更多病人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因此,假体选择并不是影响TKA术后早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术后锻炼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的根本,其中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是保证术后疗效的关键。患者原发疾病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术后疗效相关,并发症则对其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