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运用蜂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从整体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蜂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进行观察与评价,综合判定蜂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及广东省老年干部大学志愿者,符合诊断标准的肩周炎病患60例。运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肩周炎病患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蜂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采取蜂针点刺法,穴位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阳陵泉、中平穴(除中平穴取健侧,其余四穴均取患侧);利用活蜂蛰刺法,患者取坐位,在针刺的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用镊子夹持蜜蜂的腰部,使其腹部末端与穴位皮肤接触,而后蜷曲腹部将尾针蛰入穴位,刺入后立即将针拔出。每次治疗蜂针用量5针。对照组采取电针法,穴位选取同治疗组。两组均隔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三次,总共治疗4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研究结束后,汇总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蜂针和电针治疗肩周炎都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两组疗效结果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治疗肩周炎上疗效相近。(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O.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的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都能有效的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与电针相比,蜂针缓解疼痛效果更佳。(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效果相近。(4)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前举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前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前举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肩关节前举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佳。(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展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外展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外展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方面效果相近。(6)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旋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外旋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肩关节外旋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佳。(7)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内旋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内旋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内旋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内旋功能方面效果相近。结论:(1)蜂针疗法及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均可有效的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2)在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前举、外旋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