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名,属专有名词,是代表人这一社会个体的语言符号,它以语言文字的形态存在,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时代和地域的痕迹,不仅只是符号,还是一种很有研究价值的文化载体。从古至今,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很多。古代的人名研究较重视姓氏研究,最早的研究可推至战国时期,但对汉族人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却真正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名源流的全方位研究、对人名文化内涵的研究、对命名技巧和艺术的研究、对人名规范化的研究等方面。可以说,现代的汉语人名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深入的阶段。但在语言学界,汉族人名研究在数量上还不够,在研究范式上也存在许多局限。本选题以人名形式为研究的着手点,从微观角度,对沭阳地区南关派出所2009年02月08日前在籍户口,共五个阶段48520个人名进行客观系统的统计分析,主要研究了沭阳人名的形式、形式的特点及其蕴涵、形式特点及蕴涵演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关命名的思考。形式方面,运用共时归纳法,统计分析各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用字形式以及语义形式。其中语音形式包括声调组合情况和音节固定组合情况;用字形式包括生僻字、高频字、重名字以及用字数目;语义形式主要是连姓成词与不连姓成词。形式的特点及其蕴涵方面,运用历时比较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沭阳人在取名时并未有意遵循现代汉语的音美规律,对谐音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单名的使用率与重名率成正比,高频字稳定中存在突变,且与重名率有关;沭阳人名的连姓成词率不高。形式特点及蕴涵演变的原因方面,结合沭阳地域特色,挖掘沭阳人名与沭阳的改革创新、花木种植、宗族意识、重男轻女思想、教育水平、地理位置及方言等方面的关联。有关人名命名思考方面,透过对沭阳人名诸如语音不协调、使用生僻字、出现较高重名率等不足之处,提出对汉族姓氏改革、人名规范以及社会、个人在命名方面应发挥何种作用的一些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