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学对12-13岁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育素养评价已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以及体质水平五个测评指标。本研究主要针对初中乒乓球课进行体育素养的教学设计和培育手段,通过14周的教学干预验证体育素养教学模式下的乒乓球教学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作用,总结体育素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可实践性,为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创新提供借鉴之处,为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2-13岁中学生进行体育素养教学实验,探究体育素养教学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本研究随机筛选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初一年级4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20名,对照组20名。实验时间为每周2次,每次40分钟,共进行14周教学安排。实验干预内容是实验组进行体育素养教学法的乒乓球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的乒乓球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体育素养的五个指标(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的测试,并在Excel软件中整理相关数据,在SPSS统计软件中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效应量d值计算。研究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效应量计算分析中学生体育素养及各二级指标数据存在的组间和组内的前后差异,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质水平以及体育素养总分上均有提升,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总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2)实验组中学生实验前后体育知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效应量为极小效应(d<0.2);体育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中等效应(0.2≤d<0.5);体育技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高效应(d≥0.8);体质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极小效应(d<0.2);体质素养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高效应(d≥0.8)。(3)对照组中学生实验前后体育知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效应量为极小效应(d<0.2);体育意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效应量为极小效应(d<0.2);体育技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较高效应(0.5≤d<0.8);体质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极小效应(d<0.2);体质素养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效应量为较高效应(0.5≤d<0.8)。(4)实验组中学生体育素养各维度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中学生体育素养各维度,各指标的平均数增长幅度也都大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体育素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质水平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效应量比较上,实验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质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体育素养教学模式下的乒乓球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效果更大。(2)体育素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体育素养总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调整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加了趣味且有难度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学生们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使他们能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对于乒乓球掌握的控制,效果较前对比明显,体育素养教学法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以及体育素养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3)体育素养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即使在部分指标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从效应量看,实验组更具有意义,体育素养教学法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大于传统教学法。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后激活增强效应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匮乏且与末端释放训练结合运用与拳击项目中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拳击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不同负荷的末端释放训练和非末端释放训练的急性干预,通过探究不同负荷的末端释放训练与非末端释放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直拳击打效果的影响,分析两种训练对直拳击打力量和速度的单独影响并计算其功率,探析对击打效果的促进效果和影响差
学位
互联网视域下,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愈发活跃,新时代教育领域变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后疫情时代当下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线下实践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将其应用于高校啦啦操项目的教学实践中,旨在通过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增加课前预习、进行线上资源的推送与共享、在线交流与课后作业的提交批正等,丰富多样化教学手
学位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龄儿童的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防控和干预学龄儿童肥胖已成为重中之重。现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屏幕时间(Screen Time,ST)过长和睡眠时间(Sleep Duration,SLP)不足都与儿童的肥胖有关。2016年加拿大发布了24小时活动指南,对学龄儿童的身体活动、
学位
研究目的: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迭,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逐渐成为影响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显示幼儿身体活动、静态行为与身体素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其中,缺乏精准的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测量工具是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区分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研究较为有限,此外,较多的研究仅聚焦于身体素质中的某一
学位
研究小场地比赛训练法训练过程中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能够有助于获得职业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助于我国足球教练员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足球专项有氧耐力的规律。目前国内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过度关注训练内容,忽略了对整体训练节奏、间歇时间的精细把控。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国内足球教练员对训练细节的控制,促进国内足球教练员对专项有氧耐力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规律,为科学合理的训
学位
近年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学生的锻炼途径主要依托学校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其施加的教学内容、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其对学生身体活动强度的影响,为进一步保证学生身体活动强度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观察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三所初中,每所初中在初一年级随机抽取2位体育教师作为对象,观察并记录其教学内容和行为。每位
学位
研究目的:高校跆拳道课程是我国大众跆拳道项目发展的基础,是促进跆拳道项目发展和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跆拳道运动员是竞技跆拳道人才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功能性力量训练作为近几年迅速在国内发展的体能训练方法,已在拳击、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中应用,且体现出良好的训练效果。但有关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制定出发展高校跆拳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
学位
体育课教学效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着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进一步决定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体育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尽管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新的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个别教师对重难点练习的设计上有偏差,教学步骤的衔接不够紧密,练习形式的单一化依旧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学位
21世纪以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全国经济的腾飞而日趋稳健。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948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0.9%,而同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为6.6%,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作出了巨大贡献,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再是以传统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制造业为主,体育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50.6%,且产业的优化调整仍
学位
研究目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功能退化也受到众多关注。研究发现,大约有15%-20%的老年人有平衡或步态障碍,我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达20.8%,因此寻找一个能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率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养老院老年人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12周弹力带训练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跌倒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