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两翼”下的“精神流浪者”:阎真笔下的知识分子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真是历史转型期以来重要的学者型作家,学者式的思考方式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创作中渗透理论成为他小说的创作特点。秉持这种创作理念,小说通过大量的理性反思式的句子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得他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心理刻画更加深刻。在展示人物心理方面,阎真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显示出差距。   本文选取阎真笔下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转型期以来以知识分子形象为题材的小说进行阅读、研究、归类得出以下四种类型:1精神流浪者,2精神突围者,3精神游离者,4精神迷失者。[1]流浪者在心理表现上比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深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流浪者的精神方面进行分析。在心理轨迹上(历时性),流浪者经历了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的突围、游离和迷失的心理过程。在突围中游离、在游离中迷失、在迷失中继续突围,是一个综合体;在心理转变上(共时性),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只是单向度心理,缺少自我反思。流浪者则是圆形心理,始终反省着自己。流浪者在迷失中具有突围者游离者的向上心理,在突围中在对游离者迷失者进行着评价,在游离中对突围者迷失者进行着思考;对应到曲线上,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的心理曲线是线型的,流浪者的心理曲线是环状的。   第二从流浪者的心理刻画技巧上进行分析。流浪者心理刻画的深刻,主要得益于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流浪者内心活动中,阎真运用了“内心独白”、“复调”、“幻想心理”、“象征意象”等现代心理表现技巧,并且通过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展现了出来。这使得他笔下的流浪者在精神层面与艺术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   质言之,本文通过对阎真笔下的流浪者的思考和分析,阐明流浪者心理表现的深刻以及心理现实主义在展示心理深刻性所起的作用。目的是对当下一些作家对于知识分子形象一味的讽刺书写形成一个对比。知识分子形象的书写,应考虑到具体的时代语境,呼唤合理的,合乎人性的,展现丰富内心活动的中国式的知识分子写作。
其他文献
动态课堂是精彩的,它如跳动的溪流,如欢快的乐曲,如三维的图画。它的精彩,必定是激情碰撞、个性飞扬。精彩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所期盼和追求的教学境界。回眸精彩的瞬间,它的
本文在语言类型学调查方案的指导下,对广西龙胜官话和武鸣官话语法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虽西南官话是官话方言中一致性最强的,但各片、各点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
学位
文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阐释世界存在的一种方法,具有着纠正现实世界的意义。纵观阿来的小说创作,他执着于从历史的碎片中寻找现实的印记。回望过去,反思当下,最终追寻的是未来。他
为了给改造后的合肥储存环留下参考数据 ,同时为了找到储存环存在的物理问题 ,储存环特性参数首次被系统测量 ,它们是动量扩张因子、色散函数、自然色品、校正色品和中心频率
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影响整个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目前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虽说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
不同于宋代文人的家国天下、固执清高,明代的文人画家更加生活化、真实化,也更加“接地气”。他们将自己对于美人的喜爱之情在绘画作品中表达出来,也由此,仕女画终于走出低落
陈染在新生代女性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她的小说对于1990年代的文学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陈染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视角,然而她又有别于妇女解放理论的宣扬,她注重的是女性
在翻译领域中,文学翻译是其重要部分之一。关于文学翻译,近年来人们为它特制了许许多多的标准:像严复谈到的“雅”,钱钟书提出的“化”,还有傅雷提出的“传神"。这三种标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