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真是历史转型期以来重要的学者型作家,学者式的思考方式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创作中渗透理论成为他小说的创作特点。秉持这种创作理念,小说通过大量的理性反思式的句子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得他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心理刻画更加深刻。在展示人物心理方面,阎真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显示出差距。
本文选取阎真笔下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转型期以来以知识分子形象为题材的小说进行阅读、研究、归类得出以下四种类型:1精神流浪者,2精神突围者,3精神游离者,4精神迷失者。[1]流浪者在心理表现上比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深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流浪者的精神方面进行分析。在心理轨迹上(历时性),流浪者经历了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的突围、游离和迷失的心理过程。在突围中游离、在游离中迷失、在迷失中继续突围,是一个综合体;在心理转变上(共时性),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只是单向度心理,缺少自我反思。流浪者则是圆形心理,始终反省着自己。流浪者在迷失中具有突围者游离者的向上心理,在突围中在对游离者迷失者进行着评价,在游离中对突围者迷失者进行着思考;对应到曲线上,突围者、游离者、迷失者的心理曲线是线型的,流浪者的心理曲线是环状的。
第二从流浪者的心理刻画技巧上进行分析。流浪者心理刻画的深刻,主要得益于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流浪者内心活动中,阎真运用了“内心独白”、“复调”、“幻想心理”、“象征意象”等现代心理表现技巧,并且通过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展现了出来。这使得他笔下的流浪者在精神层面与艺术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
质言之,本文通过对阎真笔下的流浪者的思考和分析,阐明流浪者心理表现的深刻以及心理现实主义在展示心理深刻性所起的作用。目的是对当下一些作家对于知识分子形象一味的讽刺书写形成一个对比。知识分子形象的书写,应考虑到具体的时代语境,呼唤合理的,合乎人性的,展现丰富内心活动的中国式的知识分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