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岸带植被是构成河岸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维持城市滨河地带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重要功能。重庆市主城区拥有数十公里长的河岸带,由于受到城市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带植被是构成河岸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维持城市滨河地带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重要功能。重庆市主城区拥有数十公里长的河岸带,由于受到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人为干扰因素的强烈影响,河岸带植被,尤其是木本植物群落——河岸林带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交换严重失衡,加速了水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滨河地带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该区域内受到破坏的河岸林带的物种组成及特征、多样性格局、植被分布格局、景观格局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运用植被生态学、数量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区域的河岸林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重庆市主城区河岸林带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2科75种,其中包括乔木17科31种、灌木27科34种、木质藤本8科10种。从群落分层结构来看,乔木层包括18科32种、灌木层包括29科56种、地被层中包括木本植物6科6种、层间植物包括木质藤本9科9种。2、利用TWINSPAN方法,将调查区域内的河岸林带分为17个群落类型,其中的13个群落类型为重庆市主城区受到人为破坏的河岸林带群落类型,群落DCCA排序揭示了该区域植被分布格局主要受到人为干扰、海拔和河流宽度的影响,即随着人为干扰强度增加、海拔降低、河流宽度增加,河岸林带植物群落自然性降低,物种组成中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物种比重增加。3、利用TWINSPAN方法将乔灌层主要物种分别划分为9个和12个物种组,乔、灌层主要物种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到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而灌木层受到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海拔和河流宽度。4、人为干扰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明显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构成了影响,即干扰强度增加和海拔降低,河岸林带群落物种多样性随之降低,其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而灌木层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5、河岸林带能够通过降温、增湿和消光等方式改善环境小气候,这种效果与河岸林带植被类型相关,并且与林带宽度成正比。当宽度达到50米时,竹林的消光率达到95%以上,降温率9%,增湿率8%;落叶阔叶林这三个方面的值分别为60%,7%,5.5%;竹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植被三个值分别为80%,8%和7%。6、景观结构分析表明,与环境相对自然的郊区河岸林带相比,城市建成区河岸林带的表现出高破碎化、低连通性等特征,同时在林带面积和宽度方面,也远远低于前者。本文就重庆市主城区河岸林带生态恢复策略提出如下建议:1、城市建成区向郊区发展的扩张区域是河岸林带生态恢复的关键点。2、生态恢复中的植物群落构建以现存植物为主,并且建成区、扩张区和郊区的植物选择应以该区域内适应性最佳的现存植物为主。3、恢复河岸林带植物的环境,尤其是在建成区和扩张区两个人为干扰严重的地段。4、林带恢复初期需要加以适当的人工抚育,并保证合适的林带宽度,以加速林带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5、该区域内河岸林带的生态恢复还需要考虑视觉景观和景观安全等问题。
其他文献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对人的一生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仅有知识还是不够的,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使你真正活得幸福。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笔者认为:数学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应该让数学的课堂充满智慧。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大家知道: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是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数学课堂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要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使学生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都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而作为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已经当起了学习的主人,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地感知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素材、生活经验、
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挑战,特别是进入实验区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作用,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
【摘要】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 【关键词】学习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新人的基本精神。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就如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分为以下几步: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以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而求异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下面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 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
“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拿破仑.希尔説。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説,人的本性是很相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可见,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微小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人们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育,那么后来的差距往往是由于不同的习惯造成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
近25年来,在黑龙江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的谷地云冷杉林内,相继出现大面积云冷杉林逐渐死亡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于林隙更新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林隙形成木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