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
  【关键词】学习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新人的基本精神。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就如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分为以下几步: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一、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的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谁都不能否定预习对于新授课的重要性,但常常学生的预习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看一遍,结果并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或者学生预习时抓不住重点,把握不住方法,于是每课新授前设计好“预习文案”,文案分:“我已经学会的”、“我要学的”、“我探索我能会”、“我尝试我能行”、“我的疑问,我要探索”栏目。根据教材学习目标,制定好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预习时能有的放矢,效果“那是相当的”明显。
  二、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
  问题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问题,作为思考的实体或对象,在创新思维运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地位,发现或设定问题是展开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根据新课的不同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好问题采取个体研究学习,个体研究解决不了,在小组里研究讨论,小组研究讨论解决不了,放到全班研究讨论,全班解决不了,教师引导。须注意:讨论是有目的、有目标的,不能盲目与随意,因此应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研究、分组讨论
  有些新课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自学就可以理解与掌握,就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教学《找规律》(搭配问题),我就把印好的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的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搭配,思考、回答三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两件上衣三条裤子,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能用数学方法解答吗?孩子们搭配后都能给出很满意的答案。
  2、先引后放,组织研究、讨论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分析题里数量间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教学: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此题是学生接触该类应用题的第一道题,对于从何处入手,如何分析,学生完全是陌生的,因而教师作好方法指导。首先,例1与复习题进行比较,由条件问题的比较转为实质性比较。棉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可知单位“1”相同:都是“全村耕地面积”;数量关系相同:全村耕地面积×35=棉田面积。不同:由于复习题中单位“1”已知,能够直接用全村耕地面积×35求出棉田面积。例1中单位“1”未知,可设为x,用方程或用除法算式解答。进而总结方法:认真审题,抓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句子,找到单位“1”,列出题中数量间相等关系,判断用何种方法解答。而例2与例1相比,虽有些变化,但分析思路相同,因此,我按照分析的思路精心设计了3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连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
  (3)写出题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
  这样打破了以往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既教会了学生分析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连贯性。这部分要注意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逻辑紧凑,条理清晰。好的问题就如同一座座桥,顺利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困惑,提出一个个问题,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于是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开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这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于尝试教学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怎么办?于是寻求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新矛盾怎么办?组织学生继续研究、讨论,想方设法解决,从而获得知识。
  三、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学生在个体研究、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把讨论中个人的认识讲出来,互相交流、补充、修正。不仅从个人的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而且从中学会交流,有利于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大有帮助。常常从学生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同一个个闪亮的火花。当然,在讨论教学时,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与思维的不全面,使学生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获得的知识可能不太严密。但如果教师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及自学的能力。
  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我想: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参预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思维始于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导体,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使之养成”问”的好习惯.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谈点看法。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尝试能使学生成功,一味地责备只能使孩子失败.有些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
期刊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首要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首要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中国网络媒体的定位:定义、市场格局与特征从传播功能与社会效益定义中国网络媒体两大类网络媒体构建市场格局中国网络媒体的明显特征中国网络媒体经营研究与实践发展1999
湖南幕阜山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平江县北境。本文根据9次对湖南幕阜山叶蜂类昆虫进行取样调查情况,采用东亚叶蜂区系分析方法对湖南幕阜山的叶蜂区系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Sha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疑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灵活激疑 优化效益 培养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对人的一生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仅有知识还是不够的,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使你真正活得幸福。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笔者认为:数学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应该让数学的课堂充满智慧。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大家知道: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是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数学课堂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要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使学生的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都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而作为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已经当起了学习的主人,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地感知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
期刊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素材、生活经验、
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挑战,特别是进入实验区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作用,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