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
【关键词】学习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新人的基本精神。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就如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分为以下几步: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一、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的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谁都不能否定预习对于新授课的重要性,但常常学生的预习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看一遍,结果并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或者学生预习时抓不住重点,把握不住方法,于是每课新授前设计好“预习文案”,文案分:“我已经学会的”、“我要学的”、“我探索我能会”、“我尝试我能行”、“我的疑问,我要探索”栏目。根据教材学习目标,制定好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预习时能有的放矢,效果“那是相当的”明显。
二、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
问题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问题,作为思考的实体或对象,在创新思维运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地位,发现或设定问题是展开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根据新课的不同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好问题采取个体研究学习,个体研究解决不了,在小组里研究讨论,小组研究讨论解决不了,放到全班研究讨论,全班解决不了,教师引导。须注意:讨论是有目的、有目标的,不能盲目与随意,因此应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研究、分组讨论
有些新课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自学就可以理解与掌握,就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教学《找规律》(搭配问题),我就把印好的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的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搭配,思考、回答三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两件上衣三条裤子,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能用数学方法解答吗?孩子们搭配后都能给出很满意的答案。
2、先引后放,组织研究、讨论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分析题里数量间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教学: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此题是学生接触该类应用题的第一道题,对于从何处入手,如何分析,学生完全是陌生的,因而教师作好方法指导。首先,例1与复习题进行比较,由条件问题的比较转为实质性比较。棉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可知单位“1”相同:都是“全村耕地面积”;数量关系相同:全村耕地面积×35=棉田面积。不同:由于复习题中单位“1”已知,能够直接用全村耕地面积×35求出棉田面积。例1中单位“1”未知,可设为x,用方程或用除法算式解答。进而总结方法:认真审题,抓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句子,找到单位“1”,列出题中数量间相等关系,判断用何种方法解答。而例2与例1相比,虽有些变化,但分析思路相同,因此,我按照分析的思路精心设计了3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连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
(3)写出题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
这样打破了以往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既教会了学生分析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连贯性。这部分要注意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逻辑紧凑,条理清晰。好的问题就如同一座座桥,顺利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困惑,提出一个个问题,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于是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开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这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于尝试教学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怎么办?于是寻求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新矛盾怎么办?组织学生继续研究、讨论,想方设法解决,从而获得知识。
三、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学生在个体研究、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把讨论中个人的认识讲出来,互相交流、补充、修正。不仅从个人的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而且从中学会交流,有利于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大有帮助。常常从学生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同一个个闪亮的火花。当然,在讨论教学时,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与思维的不全面,使学生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获得的知识可能不太严密。但如果教师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及自学的能力。
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我想: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参预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习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新人的基本精神。数学学习需要开拓创新,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这种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就如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分为以下几步: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一、设定目标任务,导学导教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的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谁都不能否定预习对于新授课的重要性,但常常学生的预习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看一遍,结果并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或者学生预习时抓不住重点,把握不住方法,于是每课新授前设计好“预习文案”,文案分:“我已经学会的”、“我要学的”、“我探索我能会”、“我尝试我能行”、“我的疑问,我要探索”栏目。根据教材学习目标,制定好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预习时能有的放矢,效果“那是相当的”明显。
二、以问题为主线,开展研究讨论
问题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问题,作为思考的实体或对象,在创新思维运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地位,发现或设定问题是展开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根据新课的不同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好问题采取个体研究学习,个体研究解决不了,在小组里研究讨论,小组研究讨论解决不了,放到全班研究讨论,全班解决不了,教师引导。须注意:讨论是有目的、有目标的,不能盲目与随意,因此应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研究、分组讨论
有些新课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自学就可以理解与掌握,就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教学《找规律》(搭配问题),我就把印好的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的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搭配,思考、回答三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两件上衣三条裤子,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能用数学方法解答吗?孩子们搭配后都能给出很满意的答案。
2、先引后放,组织研究、讨论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分析题里数量间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教学: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此题是学生接触该类应用题的第一道题,对于从何处入手,如何分析,学生完全是陌生的,因而教师作好方法指导。首先,例1与复习题进行比较,由条件问题的比较转为实质性比较。棉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可知单位“1”相同:都是“全村耕地面积”;数量关系相同:全村耕地面积×35=棉田面积。不同:由于复习题中单位“1”已知,能够直接用全村耕地面积×35求出棉田面积。例1中单位“1”未知,可设为x,用方程或用除法算式解答。进而总结方法:认真审题,抓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句子,找到单位“1”,列出题中数量间相等关系,判断用何种方法解答。而例2与例1相比,虽有些变化,但分析思路相同,因此,我按照分析的思路精心设计了3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连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
(3)写出题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
这样打破了以往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既教会了学生分析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连贯性。这部分要注意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逻辑紧凑,条理清晰。好的问题就如同一座座桥,顺利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困惑,提出一个个问题,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于是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开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这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于尝试教学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怎么办?于是寻求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新矛盾怎么办?组织学生继续研究、讨论,想方设法解决,从而获得知识。
三、汇报交流升华、自觉获取新知
学生在个体研究、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把讨论中个人的认识讲出来,互相交流、补充、修正。不仅从个人的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而且从中学会交流,有利于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大有帮助。常常从学生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同一个个闪亮的火花。当然,在讨论教学时,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与思维的不全面,使学生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获得的知识可能不太严密。但如果教师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及自学的能力。
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我想: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真正参预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