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目前广东和福建枇杷采收后的主要病害与为害情况,明确枇杷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以广东和福建生产的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观察枇杷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了采收时枇杷果实上病菌潜伏侵染情况和致病性及其对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枇杷采后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果实上病斑扩展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枇杷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同时研究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对枇杷炭疽病菌和灰斑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福建枇杷采后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灰斑病[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Guba)Chcn et chao]、黑斑病(Alternaria tenuisNees),偶尔发生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在常温(28℃)条件下贮藏20 d后炭疽病、灰斑病、黑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70%、20%、10%。广东枇杷采后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红粉病、灰斑病、黑斑病,在常温(28℃)条件下贮藏17 d后最高发病率分别为54.9%、17.4%、8.9%、2.8%。由此可见,炭疽病是引起广东和福建枇杷采后腐烂最主要的病害。
2.枇杷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来自田间,在福建枇杷采收时从外表无病害症状的枇杷果皮中分离出炭疽病菌、灰斑病菌、黑斑病菌的比率分别为17%、10%、10%;在广东枇杷采收时从外表无病害症状的枇杷果皮中分离出炭疽病菌、灰斑病菌、黑斑病菌的比率分别为10%、8.0%、5.0%。
3.枇杷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26~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18~26℃;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20~26℃。在pH 3~13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6~7;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 9~1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磷酸铵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15 min或50℃经5 min或55℃经2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30 min或50℃经10 min或55℃经2 min。
4.枇杷灰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最适22~24℃;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2℃,最适26~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0℃。在pH 3~11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4~5;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 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4。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率高,相对湿度低于86%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性影响,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麦芽糖和乳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磷酸铵和尿素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20 min或50℃经10 min或55℃经2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20 min或50℃经15 min或55℃经2 min。
5.施保克、施保功对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均有强抑制作用,可作为枇杷采后杀菌剂处理的选用药剂。好生灵对枇杷炭疽病抑制作用弱,甲基托布津对枇杷黑斑病抑制作用弱,在进行药剂防治时不宜选用。代森锰锌对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黑斑病的抑制作用都强,选用该药剂能同时防治这3种病害,可作为枇杷采前进行化学防治时的选用药剂。对于枇杷红粉病,在所选杀菌剂中,抑制率最大的是特克多(1000 mg/L),然而贮藏3 d后其抑制率只有49.0%,不是理想的防治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