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典型空间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空间方位词的多义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物本质,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再经过隐喻和转喻模式,物理空间概念被投射到其他抽象概念结构中,于是其他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认知域的不同的而又有联系的义项。一个词以典型意义为中心进行语义扩散,扩散的机制是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意象图式是在人类最基本的概念一空间概念上形成的,因此采用意象图式对描述空间概念的方位词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人们的空间方位认知。运用动体和界标的关系来描述空间方位词,为区分意义相近的空间方位词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对本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第二章介绍了理论背景知识,包括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哲学基础,以及用于分析空间词的两个基本概念: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   第三章介绍了空间词,包括空间词的传统研究,空间概念与空间关系在认知心理学中的体现。   第四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比较分析了两对典型的英汉空间方位词,所运用的基本理论是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空间意义通过意象图式转换,扩展成其它意义,而每项空间意义又通过隐喻,由空间域映射到位置,时间,活动等抽象域,方位词就有了不同认知域的相互联系的义项,形成了一条由典型意义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语义链,从而表明意义的扩展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英汉方位词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空间概念认知的异同,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受语境制约,人们需要根据相关的语境来认知联想其隐喻拓展意义。  
其他文献
交际行为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文学作品也经常通过非语言行为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然而通过对非言语行为
近年来,美国电视剧逐渐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其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剧情深得观众的喜爱。美剧翻译版本多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翻译不当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了解甚至造成观众的误解
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被广为传颂,已逾八十多年。关于这部不朽之作,评论界达成两点共识:其一,它广泛适合于各历史时期的读者品味,其表现模式和探讨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海外享有盛誉。因此,饮食文化的交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饮食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种重要性在学术界似乎
作为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极具叛逆心理的作家,王尔德的一生都在挑战传统,挑战自我。而童话成了他挑战传统与自我的第一站,他的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中的许多常规,同时他的童话
长期以来,对于广告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商业广告上,而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并以推广社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所受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