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的社会工作发展虽然在全国起步较早,但现阶段仍然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专业社工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均衡、管理机构不健全,更为突出的是社工的流失率较高。据统计,2004—2006年,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社工离职率分别是5.7%和10.1%。上海高校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近1000人,而据调查显示,他们毕业后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到10%。作为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工作事业,就面临着这么高的员工离职率,这势必会对上海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希望能从职业倦怠的视角实证研究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强化上海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上海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均值为2.2005;(2)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存在人口学变量差异;(3)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与工作量、角色冲突呈显著正相关;(4)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资源、公平感、信息和自我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5)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离职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发现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就主体而言,主要涉及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学校以及社会工作者。这也就决定了预防和干预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应从这四个主体入手,具体如下:(1)政府层面,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大力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机构、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科学设计社会工作岗位的薪酬体系、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2)社会工作机构层面,要严把社会工作者的“入口关”、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注重对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定期组织社会工作者学习交流、营造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3)学校层面,要强化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工作实务训练、抓紧编制切合本土实际的专业教材、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增进与机构及政府的有效互动(1)社会工作者层面,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学会情绪管理、寻求社会支持、丰富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