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猛,这为各国的跨国公司尤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跨国公司得到了空前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实力和规模往往被看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的,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特别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加感受到了这种崭新的外部环境的强烈冲击,中国必须有意识地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从国内环境来看,20多年的以“引进来”为主线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有效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加快了后发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即中国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地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决策。“走出去”战略的确立,不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政策的深刻总结和发展,更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和挑战的战略性选择,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多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引进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关注的相对较少,如何催生、培育、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选择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之所在。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分析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有关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索符合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模式。在实证分析上,通过中国跨国经营案例与外国跨国公司案例对比,力求得出真实、可靠、正确的结论。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分析。首先,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列宁资本输出理论,对资本输出的实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西方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并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对各种理论及相关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1)发展速度快,发展规模递增,但相比较于国外跨国公司而言,规模较小。(2)制造业具有突出优势,但竞争方式多价格优势以主,企业完整的价值链脱节。(3)国际化方式多样化,能够发挥企业自身的相对优势,但对借助外在力量,如联盟等方式运用较少。(4)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及政府政策支持,宏观上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支持,但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WP=4>第三部分是提出我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第一,企业必须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第二,必须建立国际化企业组织结构;第三,必须塑造企业规模优势;第四,建立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第五,必须打造新型产业集群;第六,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七,必须正确评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积极学习世界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第八,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